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亚洲的新未来在哪里?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将于3月26日至29日在我国海南省博鳌召开。作为中国今年的一次重要主场外交,本次论坛将围绕“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进行讨论,以深化“求同存异、休戚与共、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将有2000多位政商学媒领袖济济一堂,盛况空前。除东道国领导人和多国领导人与前政要外,还有专门出席此次论坛或随同领导人到会的各国部长级官员80多位与会。此外,全球财富500强中逾2/5公司的高管将出席本届年会。会议将就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展开77场正式讨论,将有力促进关于亚洲新未来的脑力激荡。
亚洲的新未来究竟何在?这要从亚洲多元文明共存说起。亚洲地区集中了41亿多人口,接近世界人口总数的60%。亚洲幅员辽阔,其陆地面积将近世界的30%。亚洲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有三大文明孕育于本地区。因此,亚洲是世界多样文明共存并交汇之所在,它对世界发展曾经做出重大贡献。
自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亚洲曾深受西方殖民入侵之苦,极少数亚洲国家也曾走上扩张道路。目前,本地区各国发展仍参差不一,整体水平亟待提高。鉴于历史原因,亚洲内部各成员间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存在诸多不同,地区共荣和互信建设还面临许多挑战。
正因为客观上存在上述差异,在亚洲建立“求同存异、休戚与共”的新共识就尤显必要。亚洲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不可改变,这种紧密联系决定了亚洲国家的共同命运。亚洲国家间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样式各有特色,其差异不应成为以邻为壑的理由。相反,在确立各自国家身份的同时,亚洲各国需要建树共同的亚洲身份,形成相互包容的良好习惯,能够并且善于寻求合作发展的共识。
亚洲是开放的亚洲,亚洲国家在积极发展与区外国家合作的同时,更要加强本地区成员之间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近年来就亚洲区域合作提出了一系列积极主张,特别是提出关于区域互联互通的海陆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为此设立了丝路基金,并与国际社会共同打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的这些举措,为提升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开辟亚洲新未来,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本次论坛已发布《博鳌亚洲论坛亚洲一体化进程报告2015》、《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报告2015》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竞争力报告2015》。会议期间中方可望展示更加具体的“一带一路”的规划方案。“一带一路”究竟如何落地,各方关注的兴趣极大。本次论坛将见证中国如何落实将自身发展与亚洲命运共同相连,这也必将成为论坛焦点。
今年是亚投行的初创年。迄今,与亚洲共同发展密切相关的亚投行已获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不仅亚洲各国积极响应,欧洲和大洋洲的更多国家正赶在月底前申请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显然,域外国家也看好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新未来,不仅愿助这个开放的共同体一臂之力,也希望从其发展红利中分一杯羹。人们更有理由对亚洲命运共同体给予期待,对亚洲合作的新未来充满希望。(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水灵
关键词:博鳌亚洲论坛 2015年 海南 亚投行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