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这条小鱼在乎!”
原标题: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这条小鱼在乎!”
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地铁上,瞧见无座的老人孩子很想让座,一看他们不像很疲惫的样子,想想自己一天班上下来也挺累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着不动;大街上,看见有人带着孩子求助,心有同情,却因疑心这是拐来的孩子,便什么事也没做走开;马路上,听见有人在问路,想插嘴相助,转念一想“何必多此一举”,又若无其事地经过……我们常常瞬间产生善念,但为什么没有更进一步,把善念变成善举?
善念如花,善举似果。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然而,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想”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就此而言,善行比善念更重要,行动比观念更重要。
有这样一个启人深思的故事。暴风雨后,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卷上岸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有人劝他:“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回大海。以行动为导向,把善念化成善举,涓滴又何尝不能汇成大海?倘若总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的犹豫中延宕,我们往往就错过了让一条小鱼重返大海的机会。
当然,止步于善念,也有现实的无奈。前段时间,有朋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消息,呼吁关注一名生活困难的儿童。然而,当地人得知后去寻找,却发现孩子的情况并非如此。朋友忙不迭发更正、发说明,浇灭了道德热情,更让人情绪有些沮丧。的确,不对称的信息、不规范的求助,往往给爱心添堵。从扶起跌倒的老人需要“立此存照”,到救助街头的乞丐却发现他们有的月入上万,这些坚硬的现实,冲击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拉长了从善念到善举的距离。“一臂之力”“一步之遥”,在很多人那里变成了举棋不定的两难选择。
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善念之花结出善举之果,需要每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纵然有过“流血又流泪”的极端案例,但是崇德之心不能因此止步、向善之行不能就此裹足。有诗人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如果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诚然,保护善念的环境还需要涵养,托举善行的制度还需要完善,但对每个人而言,首先要让自己心中的火熊熊燃烧。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悲悯之情、乐善之意,可是否伸出这只手、迈出这一步,却成为平庸与高尚的分界线。“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让善念更多转化为善行,让善行善举少一些无奈,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善念在路上,我们也不能让善行迟到。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3日 04 版)
编辑:水灵
关键词:善念 善举 孩子 善行 小鱼 现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