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为官不可“花样作死”
原标题:海外版:为官不可“花样作死”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的决心举世皆知。打老虎、拍苍蝇、猎狐狸,上至国级老虎,下至边角小吏,近到眼前,远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贪腐者无处可遁。
随着时间推移,司法程序逐渐推进,许多事实的真相也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惊诧地发现,一些落马官员是“双面人”,台下让人瞠目结舌的贪腐数额,映衬的是台上反腐誓言的无力;我们还发现,一些官员的受贿不只跟钱有关,从金银珠宝,到字画古董,甚至到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石头,都价值连城;我们还发现,一些官员的倒下,牵涉的是从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到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的波及面之大,让人始料未及。
改造一句名言,不贪污的官员都是相似的,贪污的官员则各有各的贪法。这千姿百态的贪腐形态,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形容,就是“花样作死”——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政治前途和个人命运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花样作死”的原因,简单来说,无非有两个。
一是外因,客观条件所致。不敢直接贪污,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家里人、身边人收钱,事发时一脸惶恐地装作不知情;或者有意无意释放“信号”,喜欢石头、字画、摄影,无论什么,只要手中有点权,总会有人买单;或者做出无比清廉的姿态,平时粗茶淡饭,直到落马大家才发现原来此人也贪。
二是内因,主观侥幸心理作祟。腐败就是腐败,“花样”再多也不能改变其本质。当权力与金钱相结合,有着无数的变种,但带来的都是权力的滥用与相关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幸福一个人,坑的是国计民生。
客观原因所导致的“花样”迭出,说明在每个官员心中,哪怕是严重贪腐的官员,其实都客观存在着一条红线;主观的侥幸作为,则体现了贪腐者的傲慢,认为只要够聪明,红线是可以不时跨越的。
然而高压之下,一个制度笼子越来越紧的时代正在来临。跨越红线,越来越容易“触电”。需要提醒那些有“花样”官员的是,在一个连中秋节月饼、春节贺卡和席间饮酒都有着严格禁令的政治生态中,这些“花样”注定是没有未来的“作死”。
编辑:水灵
关键词:花样作死 官员 贪腐 腐败 花样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