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勿让“标签化”误导公众认知
原标题:霍计武:勿让“标签化”误导公众认知
“城管和发广告的大妈干仗了,双双倒地不起,城管执法到底应该怎么做?”昨天,武汉创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先生发了条微博,微博的照片中,一位城管队员和发广告的大妈躺在地上,表情痛苦。(4月19日《武汉晚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时刻警惕随意运用标签化式的认知和批评;而应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到社会存在的某些弊病,透过假象看到真相,透过消极看到积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问题看到办法,透过窘境看到希望。
近日,“城管与发广告大妈起争执,无奈与其‘对倒’”的标题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再一次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而刺痛敏感神经的关键词无疑又是“大妈”和“城管”。
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还是在网络的言论中,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标签化。所谓标签化是指一种自发的认识归类方式,将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物。例如,只要提到城管与管理对象发生冲突,不问具体的导火索与原因,就是城管粗暴打人。只要车祸与富人有关,就是富二代以富欺人。在大妈出现的社会事件中,只要与大妈有关,就是无疑是彪悍、素质低下的大妈无理取闹。
这下对于那些认为事不关己、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们来说,有的好看了。一方是天不怕地不怕,在插队、抢座、广场舞扰民、公共场合大声讲话等无处不见的“中国式大妈”,一方是目无法纪、飞扬跋扈、仗势欺人、暴力执法的“中国式城管”。当蛮不讲理的中国式“大妈”遇到蛮横无理中国式“城管”,结果会怎样?
“大妈”遭遇“城管”的后果我们看到了,双方发生轻微争执后,双双倒地。网友们,你们真的会拍手称快吗?或者打算以此为导火索,开始天马行空、无休止的批评嘲讽“大妈”和“城管”这样那样的不是吗?
从感情上讲,冲突双方的的“大妈”和“城管”,就是生养我们的母亲和长年累月、不辞辛劳地服务在执法一线的城市文明的维护者们。拍手称快?我们于心何忍?一味负能量爆棚地吐槽和批评嘲讽,能解决问题吗?
我们的大妈并不是不明事理,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要城管发自内心的尊重他门,态度和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妈们都能明白城管执法是职责所在,多半并不会有意为难城管。
进一步来说,或许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在以后的城管的日常执法过程中,应该时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本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坚持“依法执法、文明执法”的原则,真正做到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人性执法,从而为树立城管良好形象的同时,也为维护城市管理秩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近年来的各大媒体中,诸如类似的舆论传播并不罕见。在许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无意会突出公务员、富二代、宝马男、女大学生等身份标签,或者贴上官官相护、为富不仁、道德滑坡等价值标签。一旦加上这些被过度渲染的标签,由此制造的舆论虽能够迎合一些人的胃口,也能够获得几何级的传播效果,但往往会脱离事实真相,从而走向夸大其词、偷换论题、转移焦点、上纲上线的“标签化批评”。
无论是标签化思维,还是标签化批评,不论是对于传播者来说,还是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在当下社会中非常普遍。而由此生成的舆论也早已偏离了正常轨道,除了迎合民粹喜好和反智主义,以及增加网络点击率和曝光度,留下更多的是不负责任的评论和没有意义的反思。
在进行舆论监督批评的同时,切记勿让标签化思维使批评失去方向和目的,进而误导公众认知。虽然我们批评的内容是消极的,但批评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要通过理性诊断具体的社会问题,来提出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公众在问题中看到问题实质、光明前景的同时,也让他们养成正向、理性、辩证思维的好习惯。
编辑:水灵
关键词:城管 大妈 公众 标签化 认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