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公务员军训能治“慵懒散”吗?
核心提示:新生入校先要军训,但工作多年的公职人员也要参加封闭式军训?你没听错,这是深圳罗湖区为转变公职人员作风想出来的新创举。罗湖区首次组织约1100名公职人员进行封闭式军训,目的就是转作风、提精神气儿、治慵懒散。然而,公务员军训是否会流于形式?脱产军训会不会影响工作?军训能治公务员“慵懒散”现象?来看看专家学者的观点PK。
赞成:使公务员养成令行禁止的品格
组织“军训”让参训公务员们在短时间内强健体魄倒是其次,关键还在让通过军事训练和严格的纪律要求让大家养成一种积极向上、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精神和品格。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以“军人”的高标准严要求衡量自己,将党纪国法视为“如山军令”,从心底里敬畏法律、遵守规则。——任评声 详细>>
军训是为了把部队顽强拼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移植到公职人员队伍上,强化公职人员组织纪律观念和号令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推动和促进公职人员作风转变。参加军训的人员也表示,集训活动不仅锤炼了作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本领,还极大地增进了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交流。不可否认,这种特殊的“军训”活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公职人员一些正能量。——娄艳玲详细>>
反对:军训流于形式 劳民伤财
通过一时的鞭策能够起到约束的作用,但是如果鞭策不持续,必然引起反弹。就拿军训来说,部队新兵在经过上个月的集训后,确实能够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军务也是没话说,但是到了几年的老兵,这种意识就会逐渐放松,大家甚至称其为“老兵油子”。——关邑
一方面,这样的军训劳民伤财,浪费公款,一方面,这样的军训对公务员素质提高有限。军训时候,有素质,军训后依然我行我素。同时,这样的军训容易形成一种涟漪效应,造成一种新的形式主义作秀。笔者认为,与其对公务员军训,不如对公务员民训。——殷建光详细>>
质疑:公务员军训能治“慵懒散”?
起码有两点显而易见的疑问。一,短短十二天的时间真能培养起公务员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常说“积习难改”,一些拖沓、懒散的工作习惯真能立马改变?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军训,特别是大学生军训,犹如踏入大学校门的“必修课”,俨然一种责任与义务,而公务员军训并非如此。那么,公务员军训是否有学生军训的强度,显然须打个疑问号,进而,公务员军训的成效也难免令人生疑。——张芳详细>>
相较于“曝光处罚”等方式,“军训”对扭转当前个别公务员身上顽固的“庸懒散浮拖”不良作风“见效”有些慢。但部队“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作风和严格自律、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一旦能成功“移植”到公务员队伍中,这无疑是一副针对不良作风问题的“治本良药”。这或许也是罗湖区组织工作多年的公职人员进行封闭式军训的“愿景”和根本期望。——任评声详细>>
延伸:杜绝“慵懒散”重在平时
“要想真正让公务员队伍真正杜绝‘慵懒散’,关键还是得在平时下功夫。首先得完善日常监督制度,通过有效的监督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关邑
“军训作为一种探索可以尝试,但要考虑效果,最终要综合进行评估。”——杨解君
“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以‘军人’的高标准严要求衡量自己,将党纪国法视为‘如山军令’,从心底里敬畏法律、遵守规则。——任评声
“见长效,建常效才能出真章。‘军训’效应必然会有势如破竹之势,但更希望‘军训’效应能够像春雨润物无声般浸入每个人的心中,在作风建设中见长效。”——娄艳玲
编辑:曾珂
关键词:公务员军训 公职人员参加军训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