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一个民企创新路径的标准案例
———北京“国电清新”创新“超低排放技术”的背后
4月9日,河南省首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国华孟津电厂召开。图为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在发布检测数据。
4月9日0时,神华国华孟津电厂2号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成为河南省首台通过168小时运行的“超低排放”环保升级改造机组。
当日,河南省首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国华孟津电厂召开,洛阳市政府、市环保局、神华国华电力公司等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共同见证并肯定了这一成果的诞生。
据业内专家介绍,超低排放(近零排放)指燃煤机组烟气排放达到燃气机组标准,二氧化硫不超过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不超过50毫克/立方米、烟尘不超过5毫克/立方米。
据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孟津电厂2号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显示:烟尘排放浓度3.7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2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40毫克/立方米,优于燃气机组排放限值,实现“超低排放”目标。
这也是神华国华电力公司第9台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机组。
与其他8台有所不同的是,孟津电厂超低排放除尘改造采用了管束式高效除尘除雾装置,由民营上市公司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清新”)研发、生产。
国华孟津电厂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2号机组每年可减排烟尘319吨、二氧化硫267吨、氮氧化物761吨。目前,1号机组也正在进行改造,预计今年4月底完成。
另据了解,国华孟津电厂与国电清新的合作,也将在2号机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拓展。
选择
“就像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坎坷与挫折一样,国华孟津电厂2号机组‘超低排放’的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华孟津电厂在一份资料中,这样概括2号机组改造工程。
国华孟津电厂是国华电力在河南唯一一家电厂。2005年,国家还未要求火电厂上脱硝系统时,国华孟津电厂就已经将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一并设计在环评里,实现了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在一期工程建设中,国华孟津电厂环保设施投资达8.94亿元,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的13.4%,是我国60万千瓦机组环保投入最高的发电企业。投运以来,该厂烟尘等平均排放浓度逐年下降,且大大优于国标值。
自去年《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政策实施后,该厂也加快推进环保减排工作。
有时,优秀可能会成为走向卓越的绊脚石。
在技术方案选定阶段,国华孟津电厂就面临了一次“艰难”的选择,在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到底是选用吸收塔后增设湿式电除尘,还是吸收塔内部增设管式除尘除雾器?
前者是国华电力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采用的方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工程量较大,作业风险较高;后者仅在吸收塔内部即可完成改造,工程量小,现场作业风险较低,成本还约为湿式除尘器的50%~60%,但在国华电力公司尚无改造经验。
国华电力节能环保部业务经理胡殿儒介绍说,国华孟津电厂认真分析了现有作业环境,并专门派人到已完成改造的山西大唐云冈热电厂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多方验证并报国华电力审批,决定采用在吸收塔内部增设管式除尘除雾器的技术路线。
改造的效果也验证了国华孟津电厂选择的正确。国华孟津电厂总经理张延鹏说,通过加装管束式除尘除雾器,不仅烟尘排放浓度成功控制在5毫克/立方米以下,同时,烟气中汽水含量由80毫克/立方米降至25毫克/立方米以内,有效减少了水量消耗。
创新
记者注意到,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要因厂制宜采用成熟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除尘可采用低温静电除尘器、电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装置,鼓励加装湿式静电除尘装置。
国电清新研发的吸收塔内部增设管式除尘除雾器并不在列。也正因如此,国华孟津电厂的选择本身,就是一次突破,也是一次对技术创新的市场嘉奖。
对创新的选择,也为选择者带来了意外惊喜。
今年年初,就在孟津电厂有条不紊地进行绿色发电改造前期工作的时候,一只“拦路虎”又不期而至:由于河南电力市场形势严重恶化,按照电网公司统一调度,2015年2月3日起2号机组就进行了停备。
当时的状况是,因为恶化的市场环境,国华孟津电厂2015年完成发电任务已经十分困难,面对停备已久的2号机组,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炉:“何不利用机组停备期间迅速开展设备改造,使发电与改造兼顾呢?”
于是,原计划在4月15日至5月10日进行的改造工期提前至3月4日至3月25日。在工期紧、任务重、牵涉面广的情况下,创新的优势显现出来:3月27日上午9点48分,国华孟津电厂2号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实现一次并网成功,在工期提前一个月的困难下,创造了“人员零伤害、工期零延误、工程优达标”的优异成绩。
据悉原来仅土建这一块就要两三个月,现在全部完成也仅用了20多天。仅在烟尘控制方面,先通过对电除尘器实施高频电源改造,烟尘排放浓度由30毫克/立方米下降至14毫克/立方米。在此基础上,在吸收塔内部加装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使烟尘浓度降至5毫克/立方米以下,真正实现了投资省、能耗低、工期短、不额外占地、实施便捷等优势。
据了解,管式除尘除雾器只需在原有脱硫吸收塔内部中加装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利用其烟气自身的物理作用来实现烟气除尘目的。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大唐山西云冈电厂3号机组(30万千瓦)、大唐内蒙古托克托电厂1号机组(60万千瓦)、神华万州1号机组(105万千瓦)成功运用。
飞跃
国电清新4月11日发布了年报,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长66.9%,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由于公司业绩大好,该公司在公告中提出,拟每10股派发现金2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10股。
东莞证券在研报中称,该公司目前已经掌握了针对“超低排放”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简称SPC-3D)。鉴于“超低排放”排放要求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控制标准,技术难度大且无法从国外引进,公司有望依托技术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在2015年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业绩增长。
综合性价比高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据胡殿儒介绍,全国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机组已有几十台,目前来看,超低排放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难题,但是如何减少改造投入,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是国华电力正在探索的课题。此次在国华孟津电厂超低排放除尘改造中,首次尝试在吸收塔内部增设管式除尘除雾器,来实现烟尘“近零排放”,目前看来效果还是很好的。
好技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国电清新品牌营销总监王月淼表示,国电清新SPC-3D技术是在公司旋汇耦合高效脱硫除尘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公司旋汇耦合高效脱硫除尘技术经过了十多年、上百套机组的成功应用和稳定运行。SPC-3D技术于2014年12月经过了由中电联组织的专家评审,受到了专家的好评。
此外,该公司已经在波兰设立全资子公司SPC欧洲公司,推广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拓国际业务市场。
脱硫脱硝业务,正是国电清新的传统优势业务。
统计显示,2013年,该公司的脱硫特许经营规模排名全国第三,脱硝特许经营排名全国第一。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原副部长张力军在全国两会期间曾介绍,2005年全国电厂带脱硫设施的仅占12%,到了2015年初则达到90%以上。脱硝,也就是去除氮氧化物,则是从2011年开始的,以前电厂没有脱硝要求的,只要求上电厂的时候预留脱硝的地方。计划到2015年底,全国电力行业脱硝装置要达到60%,两三年后达到90%。
编辑:罗韦
关键词:国电清新 机组 改造 民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