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为了生命的永恒
杨东文的11年劝捐路
“年满18周岁,没有法定传染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就近到户口所在地的红十字会去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如果你在沈阳,我们也可以上门登记……”这是杨东文在电话中耐心地向咨询者介绍器官捐献的条件和报名方式。
初中学历,职业是一名保安,在器官捐献这个对很多人而言稍显陌生甚至有所抵触的领域,45岁的杨东文已经默默坚守了11年。
2001年,辽宁省红十字会号召市民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杨东文所在的中老年自行车队申报成立了“红十字会自行车宣传队”,在骑行健身的同时,宣传捐髓救人知识。3年后,了解到器官捐献缺口,杨东文发起成立了辽宁省自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成为国内最早宣传捐遗的志愿者俱乐部。
工作初期,他数不清面临过多少冷嘲热讽、白眼甚至辱骂,有在病床前家属坚决反对,最终反悔的;有根据捐献者电话上门登记却吃到闭门羹的……但杨东文从未放弃,他坚信自己工作的意义。为了不错失任何一个电话,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在家里、单位和红十字会,他准备了3个背包,里面有各种材料、表格,以便接到捐献者电话可以随时出发。
“像他一样选择帮助别人,让生命延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2014年5月,义工吴绍新的捐赠遗体告别仪式上,杨东文说。每当有捐献者去世后,他都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帮逝者擦身、穿衣,主持葬礼,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慰藉。他积极帮捐献者申请政策,促成了辽宁省第一座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建设,以及沈阳市《关于免除人体器官捐献者部分殡葬服务费》文件的出台。
志愿服务10余年,杨东文坦言最对不起家人。他节假日大多在外面做宣传,一年陪妻子逛不了一回街。他收入微薄,却为志愿服务前后花费3万余元,一家三口至今还住在房龄30多年、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里。
在杨东文和辽宁省红十字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辽宁报名参加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实现捐献遗体300多人,有60多人因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获光明,40余人因器官移植获得新生。
让杨东文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眼角膜捐献、器官捐献。“挑战世俗,把有用的器官留给需要的人,让生命结束得更有意义。只要这份工作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杨东文说。
(王莹)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劝捐 杨东文 生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