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民间组织如何“走出去”

2015年05月05日 15:17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4月29日,“‘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民间组织的国际化道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来自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的代表共同就“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民间组织的国际化意义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我国将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人类新的文明成果。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应该重视和强调民间组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黄浩明表示,由于民间组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天然属性,从而也就更具亲和力,便于与沿线各国不同利益、观念的社会群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将能够帮助中国投资赢得更广泛的社会和民间层面的认可。

  美国环保协会主席费雷德·克虏伯(FredKrupp)坦言,中国民间组织的国际化将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力。除了经济上的共荣之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许多沿线国家也将从中国环境治理经验中受益。例如,去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领导人宣言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绿色供应链是利用采购方的采购力量要求供应商实现环境绩效改善的一种市场手段。如果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企业的一项政策,将成为各国实现绿色转型的“引擎”。

  在活动现场,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振国、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助理秘书长方莉、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孙同全等嘉宾围绕这一话题,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刘振国介绍,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发展中是受援国,提“走出去”的话题,也是近两三年来的事情。“我们面临一个转轨的问题,虽然我们的GDP很高,但总体而言大家还是习惯于处在受援国的地位,这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王名强调,合作体制对“走出去”的社会组织非常必要,这包括跟当地政府的合作、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同国际NGO之间的合作等方式,“民间组织靠单枪匹马走出去非常困难”。

  嘉宾们一致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民间组织的参与能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应该积极支持并扶持民间组织参与“一带一路”。通过民间组织开展的民间交流和沟通,为“一带一路”创造良好的国际社会舆论,成为实现沿线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桥梁”。同时,鉴于西方国家开展国际活动的时间较早,经验更为丰富,可以鼓励中国民间组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吸收和借鉴其良好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以提高自身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间组织如何走出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