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促进边境合作区建设”调研系列报道
全国政协:边境合作区进一步发展要靠体制机制创新
“改革开放到了今天,二连浩特边境合作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除了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还要靠自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6月1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促进边境合作区建设”调研组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在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海关总署原副署长李克农为二连浩特市的发展支招。
二连浩特市是我国对蒙古开放的最大口岸。2014年,口岸出入境人数203万人次,约占中蒙人员往来的80%,货运量1356万吨,占中蒙货运总量的30%以上,贸易额36.5亿美元,占中蒙贸易总额的60%以上。
不过,二连浩特市虽然处于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但区位优势往往具有相对性,地处我国北端的二连浩特同时又成了国内市场、交通的末端。
“边境合作区与内地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由于我市处于国内市场、交通的末端,开放程度不高,加上我市经济总量较小,地方可用财力有限,因此,造成园区基础设施滞后;同时,口岸疏运不畅也制约了进出口加工业发展。”二连浩特市市长罗青向调研组介绍。
1993年,为了鼓励我国边境地区积极发展与毗邻国家间的边境贸易与经济合作,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了二连浩特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2014年,二连浩特市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习总书记访蒙期间提出“研究在中国二连浩特———蒙古国扎门乌德等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等。
“我认为国家的沿边开放政策,二连浩特该有的都有了,现在需要把现有的政策用好、用足,同时要向自贸区借鉴经验。自贸区其实没有政策优惠,主要靠体制机制创新。”李克农建议。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副政委刘晓榕表示赞同:二连浩特要学习自贸区的创新精神,经济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国家的政策、资金,要大胆创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以往的资金倾斜、项目倾斜等政策优惠已不容易得到。”刘晓榕进一步建议,二连浩特市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站在更高层面,着眼长远考虑自身的发展。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政协原主席杨多良提出,目前二连浩特边境合作区需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以更开放的思想来制定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杨多良表示,目前,二连浩特边境合作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政策,需要好的项目,更需要进一步开放的思想。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边境合作区 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