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不要借高考消费悲情故事
不是所有的悲情都值得报道,不是所有的选择都需要质疑。对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又遭受丧父打击的女生而言,她现在最需要的是安静,而不是成为报纸、网络上的新闻人物,成为公众关注和议论的对象。
“爸爸,你要注意身体,我会好好考试的。”高考前一天的晚上,没有等到父亲电话的四川考生韩某,给父亲发去一条短信。她并不知道,她的父亲已去世9天。为回家陪女儿备战高考,在外打工的父亲从宁夏赶回四川,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据报道,为了让女儿专心高考,韩某的母亲强忍悲痛,将这一消息隐瞒了11天,直到8日下午,走出考场的韩某才得知内情。当晚在殡仪馆,她跪倒在父亲灵前,失声痛哭。
高考前夕,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为了不影响子女高考,于是隐瞒不幸的消息,等到高考结束再告知真相,全家人抱头痛哭……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印象中,似乎每一年的高考,都会有类似的悲情故事发生,而每一次,都会引发公众的无限感慨与叹惜,接着是一轮关于“该不该隐瞒真相”的大讨论,这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舆情套路。
这一次也不例外。有一种观点就认为,不该把高考置于亲情之上。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身为女儿就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以尽孝道。高考再重要,也不该弃最基本的亲情伦理于不顾。更何况,高考凭的是实力,心情悲痛未必就考不好。反对者说,这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尽孝固然重要,但高考同样重要,并且一名学生为了高考准备了十几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可谓毕其功于一役。为此家人隐瞒真相,让孩子以正常的心态参加高考,是另一种形式的爱。也有网友引申到更深层次的意义,认为这表明高考被过度放大,甚至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再一次证明了“一考定终生”的弊端。
其实,这样一起交通事故个案,实在背负不了这么多的意义。同样情况下,你会怎么做?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而作出的,别人无权干涉,更无须非议。因为说到底,这完全属于家庭隐私,无关道德与法律,更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利益,本来就没有对错和高下之分。相比之下,更应当关心的是,对于一个遭遇不幸的家庭而言,媒体将其家庭隐私曝光于公共视野,使一个有名有姓、“有图有真相”的悲情故事,成为一个公众热议的社会话题,有没有考虑过这家人的感受?当无数网友以旁观者的心态,打量和审视韩某一家的悲剧和隐私,评价她母亲该不该隐瞒她父亲去世的真相的时候,会不会粗暴地撕裂了他们的伤口,使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并不是所有的悲情都值得报道,也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需要质疑。一方面,“父亲回家陪女儿高考,路遇车祸去世”虽然不乏关注度和话题性,但并没有突出的新闻价值。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这次交通事故并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只是碰巧“赶”上了女儿高考,对社会不具有特别的警示意义。应该说,这类报道年年都有,即便有一些新闻价值,也早就被“榨干”了。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也应该遵循相应的新闻伦理,以不伤害报道对象为底线。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又遭到丧父打击的高中女生而言,她现在最需要的是安静,需要用时间来平复内心的悲痛,而不是成为报纸、网络上的新闻人物,成为公众关注和议论的对象。
由于高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每到高考季,很多领域都会形成“高考热”,比如“高考经济”,商家围绕高考大做文章;比如高考舆论热潮,各大媒体以高考为由头,殚精竭虑挖掘有关高考的人物事件,以至于高考都结束了,各种“高考故事”、“高考感受”、“高考盘点”还在源源不断登台亮相。这些对高考的过度消费或恶意消费,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编辑:水灵
关键词:不要 借高考 消费悲情故事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