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沿着一条乡村到城市的路
原标题:人民日报青眼:沿着一条乡村到城市的路
毕业近20年,偶然发现母校高考本科升学率居然还没有当年高,不由惊诧莫名。高校招生一扩再扩,但母校这个县城二中,似乎呆在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老师告诉我,这要归咎于教育的“一中模式”,一家独大通吃,别的学校生源就成了问题;“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孩子上大学尤其是读好大学越来越难。”
理解老师的忧思,母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前两天高考季,语文全国卷的作文题引发一场舆论混战,有“人肉”原型的,也有代笔讨伐的。那封代笔的信未免有些矫情,且不说高速公路多修在乡间,题目的重点也明显不在讨论如何开车。但背后的社会情绪值得重视,城乡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正在让学校——这个阶层向上流动的“电梯”面临失能的危险。
人们谈论高考,其实在谈论公平。在社会学意义上,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今年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写入一个新词引起社会关注——纵向流动,而且这一新概念更是先后两次被提及。一次恰恰是在谈到促进教育公平时:“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还有一次是谈创新创业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中央的问题意识和施政逻辑。实现公平是宏旨,必须有现实的支点才能稳步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以及创业公平,就是这样的支点。夯实这些支点,就能撑起一片朗朗乾坤,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如今,创新创业渐成大势,无数梦想在疯长,改变命运的期许让年轻人获得一往无前的力量。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承诺也正在逐步兑现,从招生指标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到乡村教师鼓励扶持政策出台,拨云见日,阳光照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挤在心爱的每个城市,牛也肥,花也香,每个村庄。”上世纪90年代初,城镇化浪潮方兴未艾,我在母校读高中,这是当年一首流行民谣的歌词,歌中还有一句广为传唱:“沿着一条乡村到城市的路,看到一片光明和飞扬的土。”如今重新哼唱这首民谣,惊讶于它所表达的真切忧思和朴素愿望:城市要心爱,乡村也要丰美。
看来这两个题目,都急不得,也停不得。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6日 19 版)
编辑:水灵
关键词:沿着 一条乡村到城市的路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