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每逢佳节必“爆棚”:景区承载量背后的“猫腻”
原标题:每逢佳节必“爆棚”:景区承载量背后的“猫腻”
端午小长假期间,国内多地景区再现逢节必“爆”的景象,引发了人们对于景区安全的担忧,一系列疑问也在小长假里持续发酵——景区最大容量到底多大?最大容量又是如何测算出来的?为什么鲜见景区公布自己的最大容量?达到最大容量后为何依然不限客?
景区“人海”是怎么生成的?
四川剑门关景区人气爆棚、青城后山拥堵;21日,新疆那拉提景区游客爆棚,人数较去年同期上涨89%;上海田子坊景区人流拥挤……节日期间,部分景区再度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专家指出,旅游资源供需不平衡、线路规划科学性差和现行的景区承载量统计存在多重问题,是导致逢节必“爆”的三大原因。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旅游约36亿人次,是1984年的18倍多。接待入境游客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28亿人次。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快速的增长态势,是致使我国景区容量超载的主要原因。如不加以干预,未来这种态势还将进一步加剧,导致景区内外人满为患,不仅影响旅游者的体验满意度,还将对景区的生态、社会、文化造成大的威胁。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指出,我国不少景区的线路规划科学性有待提升。“2013年国庆长假,九寨沟在尚未超过最大承载力、也没有达到历史峰值的情况下,出现大批游客滞留。”
此外,一些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大众旅游时期的发展阶段,散客化进程还将进一步加快。散客行为的随意性和旅游经验的不足,导致客流一味追求“名牌”,寻找“热点”,最终导致“热点过热、冷点过冷”的现象。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指出,热门景区在自然、人文资源方面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正是这种不可替代性,才导致在居民出游意愿集中释放的时段里,热门景区出现“爆棚”的现象。
部分景区统计承载量的“猫腻”
今年1月,国家旅游局下发《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游客流量控制预案。截至目前,上海、云南、吉林等多地已经分批公布了部分A级旅游景区的最大承载量。但缺乏成熟的理论方法,许多景区最大、最佳承载量的测算、核定与公布方案迟迟未能落地。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景区承载量统计存在一些“猫腻”:景区上报数据存偏差,旅游人次统计“政绩化”以及部分景区客流统计科学性欠缺等。
——为了后续发展空间,一些景区承载量申报“报高不报低”,甚至“超而不限”。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战冬梅说,门票收入在很多景区都是收入的“大头”,一些难以延伸产业链条的景区,门票收入几乎是生存的唯一支柱。一旦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偏小,将会变成景区发展的“紧箍咒”,因而景区公布的最大承载量往往会“留有余地”。同时,实时游客数量都靠景区自己上报,监管部门难以对景区超负荷运营进行及时监控,也极少有游客会因景区内游人过多而投诉。她说,“这种‘利益驱使+监控乏力’的局面,最终导致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存在‘虚高’或‘超而不限’的现象。”另外,我国景区存在“身份多重,管理混乱”的问题,导致景区难以确定最大承载量的主管部门。
——旅游人次在一些景区成为了只能升不能降的“政绩”,影响人数统计真实性。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一些地方的旅游统计数据存在偏差。比如,一个游客在三天里面到了四地游玩,每个地方就各算一个人次,在事实上却只有一个人次的旅游,统计出现夸大。
“人数统计只能增长不能减少”,一些景区还存在攀比心理。中部一家国有5A级景区负责人透露,当地官方发布的游客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事实上,这家景区的门票销售数量逐年大幅递减。“如果按照门票销售量来发布,数据太难看,所以官方发布的旅游人次是按在景区停留4小时就算1人次的计算方式。”
——人流统计科学性不高。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一些没有“拦门”收费的景区,在统计游客数方面存在困难,核算出数据相对比较模糊,难以掌握真实的旅游人数。
云南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遗产监测中心某负责人告诉记者,统计古城准确的游客人数是长期困扰他们的难题。因为古城有40多处入口,游客人数一直是靠古城的工作人员在人流密集的10个主要路口人工统计,结合一定的技术监测统计得出的。“在节假日期间,往往会出现超过承载量的情况,由于不‘拦门’收费,很难得知具体的游客数量,也没有办法阻止游客的进一步涌入。”目前,丽江古城正在加强红外线热成像技术的建设,以期将来能取代人工统计的方式,提高准确性。
完善景区承载量统计 根治逢节必“爆”
业内人士指出,限定最大客流量的方式对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游客旅游体验的提升均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缺乏权威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这些数字多以历史最大安全接待量作为判断标准,科学性和有效性均有待提高。
战冬梅说,应从制度上明确景区承载量和游客人数的计算标准,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双向构建景区最大承载量测算模型。其中,山岳型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建议采用“线路容量法”进行核定,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最大承载量建议采用“面积容量法”进行核定,从而缓解当前这两类景区的游客量超载现象。同时,还应明确权责关系与问责机制,对于违反景区最大承载量的相关景区与负责人进行处罚与问责,保障相关工作的有力推进。
楼嘉军建议,借鉴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时期疏导游客的经验,设计多条交集少、不对冲、易分流的游览线路,提升景区承载力的“含金量”。
何建民指出,在节假日期间,热门景区应根据历年数据进行预判,及时通告游客,根据节前门票的预约情况倡导团队旅游分时段、分路线进入景区,同时推行预订方式,游客提前预约门票,以便景区及时掌握客流情况。
目前,一些景区已经认识到,旅游者流量控制、科学管理和有效疏导,对于保障游客安全和景区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对景区的客流量进行限制。比如,“上海发布”微信在端午小长假期间,推出了“景区实时客流”的查询功能,居民可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实时获得东方明珠等39家景区的实时客流,了解景区的人流量和舒适度;九寨沟以限制出票量的方法,并将进沟时间提前,实行分时分段错峰进沟游览;广东省博物馆采取预约登记的形式,每天控制的游客数量为5000人次。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景区爆棚 背后的“猫腻” 景区承载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