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上市公司“染指”P2P领域:噱头大于实际意义
优质平台多不愿被收购
据统计,今年截至7月1日,A股市场有60家上市公司收购、股权投资、设立或间接关联了36家P2P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上市公司选择涉足P2P领域,就是因为可以带来直接的股价暴涨,也就是所谓市值管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很火,一些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就会做出转型或涉足互联网金融的姿态,即便有时合作内容很空,甚至日后合作流产,公司并没有真正转型做P2P,自身的经营业绩也没有出现明显转折,但在发出收购等公告后也能拉动其股票大幅上涨一段时间。
在上市公司涉足P2P中,较典型的案例比如熊猫金控。去年7月1日,熊猫金控宣布旗下P2P平台银湖网上线,彼时,熊猫金控的股价为11.03元/股,到今年3月,其股价已达36.63元/股,涨幅超过200%。今年4月20日,停牌中的熊猫金控公告称,拟购买P2P平台你我贷51%股权,不过其后又宣布放弃收购。6月18日复牌前一天,熊猫金控又公告称,拟募资30亿元投向互联网金融,随即带来四个一字涨停。
紫马财行总裁唐学庆表示,上市公司如此青睐P2P,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上市公司基于自身业务的发展需要,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布局;第二种情况则是追赶“互联网+”的风潮,为自身提供市场炒作的题材。一个大致的判断依据是,如果该上市公司原本所处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关联度较弱,它涉足P2P就很有可能是一味跟风,这只会助长泡沫的聚集。
投之家CEO黄诗樵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些优质的P2P平台其实并不想被上市公司收购,想被收购的多是近一两年通过洗牌可能会被洗出去的平台,这是由于P2P平台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很多种,上市公司并购只是其中一种融资方式,经营好的平台,因为是卖方市场,可以有其它更好的融资方式(比如纯财务投资的机构,不涉参与经营管理),也有好的谈判条件(比如不需要签对赌条款)。想被收购的平台因为经营压力较大,希望能引进上市公司股东提升品牌和信用,做大规模,但是势必会牺牲一些条件。
唐学庆则表示,一些规模小、发展慢的小平台考虑到生存问题,想抱上市公司的“大腿”。不过投资和并购应该是两相情愿的事,上市公司从业务开展的实际出发,更倾向于牵手那些交易规模较大,运营良好的大中型平台。上市公司与P2P的合作,最主要还是得看平台对产品风险的控制,以及收购者上市公司对被收购者P2P平台的风险控制。
编辑:罗韦
关键词:上市公司 平台 收购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