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作秀的检查是在为事故“埋雷”
不能总想着“工作怎么省事怎么来”,或者安于“现在还没有出事”,而应该防患于未然,知道人命关天的事情不能“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不要等真踩到“雷”时才追悔莫及。
7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有关地方检查作秀的报道显示,有的城管在检查前通知商贩集体歇业,有的煤矿安监人员不到现场,有的则只是动动嘴皮子——你改不改不重要,反正我提醒过了,出了事故,我没责任……
现实中,各级各类的检查实在不少,有些涉及城市管理,比如创建卫生城市之类、工商部门对商户的检查;有些涉及安全生产,比如各种安全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到位,等等。涉及评比、荣誉称号之类的检查,如果走形式,通常不会引起太严重的后果,最多也就是竞争不够公平、名不副实,可有些检查如果只是走过场、作秀,不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往往会酿成大祸。
比如,安全生产领域。有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的企业发生粉尘爆炸、有的企业发生火灾,伤亡惨重。事后调查结论中往往会有一条与安全措施不到位有关,有的根本没有安全培训,有的安全监控设备并未开启,有的未设置逃生通道——表面看,这些都是企业自身的松懈和疏忽,但实际上也与相关部门的监管乏力有关。安监部门有来检查吗?是只听了汇报还是亲自到厂房车间或者井下看过?是突然“袭击”的检查还是早已发文通知的检查?是走马观花的检查还是一丝不苟的检查?“检查刚走事故就来”的事情此前也并非没有发生过。如果检查到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严肃整改,这些事故还会发生吗?
比如,一些环境污染事故。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各种企业违规排污现象层出不穷,有的企业做得隐蔽,将排污管深埋地下;有的则明目张胆,将污水废水直接排到周围居民吃水的河里;还有的每天都在排放难闻的气体……结果,有的居民喝不上放心水,有的常年不敢开窗,有的庄稼减产甚至绝收,更严重的,还会造成一些疾病流行。凡此种种,环保部门知情吗?来检查过吗?
再如,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大火无情,无需赘言。但现实中,总是有人“不见棺材不落泪”,不知道拿别人的“伤疤”反思自己,不重视消防设施的配置,不维护消防通道的畅通。如此人命关天的事情,相关检查又是否落到了实处?
这些领域的检查对保障相关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周边居民的安居乐业,乃至对公共安全而言,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或者说一个前提性的环节。因为不检查或者走过场的检查不可能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而不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早晚会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检查作秀好比埋下了一颗“雷”,随时有引爆的危险。这也是人们对检查作秀倍感愤怒和失望的原因。
检查为啥要作秀?除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缺失,恐怕还往往牵涉一些腐败行为——“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一些公职人员之所以给被检查、被监管对象通风报信、大开“绿灯”,绝不是“做慈善”,而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职工的生命、公众的利益都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因此,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谁来监督检查作秀?当检查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甚至连数量都不能保证时,我们是否有相应的发现、惩处机制和办法?也就是说,当负有检查职责的部门、人员怠于履行职责时,会不会被追责?目前来看,那些最终造成严重后果和事故的或者有证据证明确实充当了“保护伞”的,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对那些尚未造成后果或者确实没有与相关企业勾结、只是纯粹工作不负责、检查走过场的情况,可能尚缺乏相应的处理办法。对此,鼓励群众监督也好,加强对相关人员履行检查职责情况的监管、回访和考评也好,均需提上日程。
面对作秀的检查,相关部门及人员眼光应该放得更远一些,不能总想着“工作怎么省事怎么来”,或者安于“现在还没有出事”,而应该防患于未然,知道人命关天的事情不能“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不要等真踩到“雷”时才追悔莫及。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作秀检查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