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最美女教师:有一种尊严无法侵犯

2015年07月31日 09:08 | 作者:麦小迈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21年前,美丽的河南姑娘郜艳敏,在打工途中被人以2700元的价格卖给河北曲阳下岸村一个不识字牧羊人。在反复抗争、受尽磨难之后,成为这个贫困山村唯一的教师。郜艳敏获得“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的遭遇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此次再度引发关注,是两年前的一篇报道《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遭到网友质疑,一家微信公众号刊发《被拐女成“最美乡村女教师”是国家耻辱》一文,指责上述报道“轻描淡写地跳过妇女郜艳敏痛苦而耻辱的被拐经历”,“没有深挖拐卖妇女儿童背后的政府不力和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只一个劲儿地歌颂郜艳敏的高尚人格”,“匪夷所思”。(7月29日央视)

  郜艳敏老师的故事和各方的态度与表达,集中了众多复杂而矛盾的因素:罪恶和良善、丑陋和美丽、贫困和坚守、愚昧和文明、抗争和苦难、屈辱和尊严、禁锢与自由、感动与羞耻、法律与陋规、关怀与干涉、进步与偏见……足够再拍一部更深刻更撼动人心的影片。但是从中,我们应该看到什么,思考什么,做些什么?

  我们应该看到推动法律与制度对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力度的艰难。前不久,网络舆情几乎一边倒地主张拐卖人口的应该判死刑,买主也应该判无期。这样的表达固然情绪化,不符合罪当其罚的原则。但这一次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也发微博表态,说“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必须追究刑责。对受害人应当救助,不能纵容拐卖、同情买主”,并且部署当地警方调查。但是我们回顾郜艳敏当年的遭遇,在被拐卖之初,她抗争不屈,多次逃跑甚至自杀,但都无法挣脱牢笼,不要说买主,就是当地干部也袖手旁观。尤其令人发指的是,郜艳敏被评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还被当地乡镇干部阻挠,怕她的遭遇揭露买卖媳妇的问题,甚至一度威胁要辞退她。我们在通过法律手段,尤其包括追究买主刑责来加大对于拐卖人口的打击力度之时,对于地方不仅基于陋习更基于利益的消极对待乃至积极阻挠,应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

  至于某些表彰背后的真实的辛酸,某些感动背后的实质上的冷漠,某些弘扬背后有意无意的遮掩,这一方面和对郜艳敏本人的评价是两回事,但另一方面却在同时干预和构成了郜艳敏命运的一部分。推而广之,任何外部的过失乃至罪错,无法抹杀众多深陷不幸却顽强抗争的个体的光辉,却也构成了加重其不幸乃至扭曲其命运的力量。而郜艳敏,无论如何,她仍然是最美的乡村教师,因为面对她,除了赞美她的美德或同情她的不幸,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有一种美,无论什么样的丑恶,都无法玷污,但那玷污美的有祸了;有一种爱,无论什么样的仇恨,都无法伤害,但那伤害爱的有祸了;有一种尊严,无论什么样的侮辱,都无法侵犯……

  所以现在,面对郜艳敏的故事又一次被翻出来,面对郜艳敏的命运又一次被卷进舆论的漩涡,我们每一个人,在发表意见、表达态度的时候;相关部门在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的时候,至少要守住一个底线,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要一错再错,不要再对她造成任何伤害。这不仅是对她如此,这是对任何一个曾经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应有的最起码的界限。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最美女教师 拐卖妇女 郜艳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