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期待“双创”带来规模化的人才集聚效应

2015年08月02日 15:21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7月30日,《发现双创之星》活动安徽站正式启动。活动通过“讲述双创好故事展现中国好创意”,旨在为创客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创意诞生的襁褓、匠人技能的舞台和梦想实现的工场。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继而形成规模化的人才集聚效应,为经济发展提供能量,这是时代的命题,也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已日渐成为核心竞争因素。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以来,面临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人才战略也在不断提升。

  现代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的制度也在吸引人才。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拓宽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和加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举措,都是为了创造“人才红利”。

  这也正符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核心主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意义重大。

  当然,集聚人才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不仅要加大人力资源的资本投入,营造出适宜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还要有制度上的定力,使干部能站在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抱着为民谋福祉的赤子之心,将创新人才集聚制度一以贯之。只有在政策上放开手脚,在制度上保持定力,才能够真正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

  一个国家,只有人才兴旺,才能真正兴旺。现在我们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创意者、创新者、创业者,每个人都有人生拓展的机会。用制度保障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释放人才的生产力,才能最终建成一个具有强大创新力的中国。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创新 人才 创业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