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将“地下”作为城建主战场
一直以来,中国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随着近年来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的频发,“地下”问题已不容忽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行部署。至此,改善“地下工程”被官方提上创新发展日程。
缺少一个让人放心的“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内不少大城市的通病,很多城市更是因此吃尽了苦头,地下管道时有爆裂、一遇暴雨城里看海、燃气管道泄漏危险丛生、地面塌陷层出不穷……由于“地下工程”长期欠账,地下管道乱成一团、缺少维护,有时候事故发生了,竟很长时间都找不到问题的源头在哪儿。这也从根上反映了长期以来,城市发展“只重地面、不重地下”的现实。现在“地下”的脆弱,正是在为长期以来的“只重地面、不重地下”还债。
何以“只重地面、不重地下”?曾有一位官员坦言,用于“地下”的钱,老百姓看不见。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胡话。暴雨中城市看海,地面塌陷让人步步惊心,“地下”屡出问题,无一例外最终都要“浮出”地上。“地下”有问题,损害的是政府的形象,是老百姓的利益。百姓心中有杆秤,谁说看不见。
现在改善“地下工程”被官方提上日程,将“地下”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无疑是城市建设观念的一大突破,也是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从现实角度讲,只有把百姓的利益真正当作自己的“政绩”,才会把财政资金投入到似乎“看不见”的“地下”。
不论从政府执政理念上,还是从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对于现代城市的管理而言,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都不应被忽视。面对目前地下管线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维护的现实来说,一个清晰有序的地下综合管廊,不仅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也能够堵死各个部门互相推诿的空间。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可以迅速找到病根,如何问责也将不再是一笔糊涂账。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 “地下工程”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