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建青岛市委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 引导平台规范健康发展

2015年08月03日 13:41 | 作者:代桂云 任蕾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民建青岛市委给科技创新平台做“体检” 不能良性循环是平台建设与运行的最大问题

  本报讯(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任蕾) 近年来,各类公共研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些投入了大量资金、被寄予厚望的平台是否运行良好?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在近日举行的民建青岛市委议政日活动中,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和相关平台的专家学者,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是一个“延伸”课题,据民建青岛市委副主委王继尚介绍,2013年民建青岛市委对全市孵化器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成果得到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2014年,青岛市科技局委托民建市委“聚焦”科技创新平台,调研此类平台的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以便为青岛市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今年上半年,民建市委组建调研组,对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模式、运行管理机制和平台建设运行的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调研。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青岛市陆续启动建设了12个公共研发平台,总投入21.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3.6亿元,目前已有4个平台投入运行。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政府主导、企业主导还是混合共建的平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运行不畅问题。如一期投资2.3亿元的软件与信息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属于纯公益性质,对外服务免费。平台IT设备负载较大,仅电费一年就达200万元,巨额的运行维修费用让平台运行力不从心。而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价检测平台的烦恼则是平台知晓率和设备共享利用率低,“用户通过拐弯抹角的关系才能找到。”此外,平台设备的后续使用、维护、理赔、报废,以及服务收费标准等诸多问题都需要理顺。

  “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是平台建设与运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应邀参加会议的中国海洋大学金融系主任殷克东认为,平台不能盲目建设,要考虑存不存在服务的“科技链”?“科技链”有多长?这决定了一个平台的服务范围和数量。他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联盟,避免平台的重复建设。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雷仲敏教授则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引导平台规范健康发展。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民建青岛市委 大数据技术 平台建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