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营造新的政协文风
改进文风,是全党面临的共同任务,更是各级政协组织急迫要办的一件大事。这是因为,政协是一个专司协商议政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发声,尤其需要一种务实的语境。如果不会说话、不说真话,就没人愿意来听,这个议政平台就会“空场”,政协协商民主的功能就会弱化。因此,政协要以改进文风来增强自身凝聚力。
政协的文风应讲求“短”。政协可议天下事,但天下之事要一件一件地议。一篇文章立一个主题、讲一件事情足矣,不可贪大求多,试图“毕其功于一文”。讲一件事情,提纲挈领地讲明白、讲透彻即可,不必过分展开,搞庞大的结构、繁杂的分析、细致入微的设计。提倡短句子、小段落,力求文字简约、文章精干。
政协的文风应讲求“实”。出自政协的文章也应重在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讲观点,这个观点应当是经过深入思考、认真研究而得来,是原创型、有独见的观点,而非从书上、报上、领导讲话中复制过来的。应当有办法,这个办法应当是经过调研、广集众议而得来,是具体、有效的办法,而非抄袭党政文件,简单拼凑而成的。
政协的文风应讲求“活”。政协是个联系群众的地方,联系群众就要善用群众的语言来说话。要讲大白话,通俗易懂,让人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避免生垒辞藻、故作高深。要有生活气息,讲大家身边能感受到的事,说大家嘴边上常挂着的话,避免拿腔拿调、官味十足。要尽量生动有趣,学会用典型事例说话,用形象语言说话,情至兴处时同大家幽默一把也未尝不可,避免语句苍白、神态呆板。
政协的文风应讲求“锐”。政协又是一个搞民主监督的地方,搞监督就不可能像唱颂歌那样只说顺耳的,这就决定了发自政协的声音往往要带些辣味。讲问题应直截了当、一针见血,不能遮遮掩掩、捂捂盖盖;作批评应犀利一些、紧扣死穴、一针见血,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在语言应用上,适度把话说得靠前一些、尖锐一点,因为这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 (作者系河北省政协副秘书长)
编辑:薛鑫
关键词:政协的文风 协商议政 政协协商民主 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