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建立外事资源大数据库是个好办法

广州市政协推动友城工作“老事新做”

2015年08月07日 08:59 | 作者:林仪 揭春雁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林仪揭春雁)   “外国人希望我们去投资消费,我们也希望把国外的优势引进来,但问题是我们的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都不了解对方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对此,建立外事资源信息大数据库应该是个好办法。8月5日,广州市政协召开“充分利用国际友好城市资源,促进广州国际化全面发展”专题民主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与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致认为:建设广州外事资源信息大数据库刻不容缓。

  从1979年广州与日本福冈结成友城,36年来广州已经结交了61个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交流城市,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然而,当前广州国际友城工作的交流主体主要以政府为主,社会团体、民间力量等参与有限。而政府主导的交流活动大多集中在外交、文教等公共领域,针对经贸、科技、服务业展开的交流不多。

  “我们希望友城活动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李三建等6名市政协委员在今年广州市两会提交提案,他们认为,广州与友城的交流“冷热不均”,部分友城之间并没有很多互动,友城关系止步于外交礼节交往。

  该提案被确定为广州市政协重点提案,由市长陈建华牵头督办。在市政协副主席陈明德带领下,广州市政协从4月底开始了3个月的调研,并形成了《广州国际友城工作专题调研报告》。报告认为,广州市友城工作既无规划性文件出台规范,也无工作制度保障友城交流延续性和常态化,更无对友城资源数据进行整合。“调研中,我们走访了众多部门,期望拿到我市友城在穗投资占外资投资额比例、友城产业优势一览表等宏观性数据资料进行比对研究,但无一部门能够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巡视员孙小萍说。

  针对这一问题,调研报告建议,推进广州外事资源信息大数据库建设。首先对广州市的友城进行建档,录入该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经济状况等数据资料。其次根据友城基础数据库对友城类型进行研判分析,制定相应的拓展规划与之对接。最后,要在友城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广州外事资源信息大数据,数据库资源共享利用,为友城合作提供契机。

  广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刘保春对此建议深表赞同。“先要推动友城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最终要推向整个广州的大外事的数据库的建设。

  所谓大外事数据库,它涵盖了投资、贸易、合作、外国人、外国机构、国际组织以及国际会议的方方面面。只要想了解国际上的相关信息,在这个平台里都可以找到。”广州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景广军也表示,建立友城之间的数据库非常必要。他提出,大数据库建立起来后,应更充分地为企业、行业提供服务。在大数据库的运营上,可引入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利用友城资源来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统筹政府资源。”调研报告建议,建立广州市国际友城联席会议制度,李三建对此深以为然。她希望广州市外办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这样才是使友城工作成为广州城市国际化、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此外,委员们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就报告所提建议进行了协商互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也非常迫切的议题。”陈明德表示,友城工作是“老事新做”,广州市的友城工作广泛性较强但集约性较弱,行政性指导较强群众性较弱。要发挥好市、区两级政府的作用,既有集中,又有分工,全市规划,各区执行。市政协将结合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并且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把相关措施落实好,促进广州国际化全面发展。

编辑:薛鑫

关键词:广州市政协 外事资源大数据库 民主协商座谈会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