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地冷房热”反常现象缘何上演
原标题:“地冷房热”反常现象缘何上演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楼市运行数据,以及7月份的百城房价数据均显示,房地产市场在持续回暖,但我们对此应保持谨慎。
近期,一组非常重要但反常的数据需引起重视,那就是即便房价连续上涨、成交量连续三个季度回升,但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上非常谨慎,甚至“用脚投票”(新开工也遵循这样的规律)。中指院数据显示,7月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面积环比下滑21%、同比下滑34%,延续了上半年持续回落的态势。而在2009年、2012年楼市回升周期中,土地市场在商品房销售市场回暖半年后也迅速反弹。
作为重要先行指标的土地购置和新开工持续冰冻,形成“地冷房热”的反常,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房企“抢食”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土地,溢价率高启和配建公共工程的硬指标,使得这些城市即便是楼市的“安全岛”,但操盘考验和房企竞争惨烈,其间风险不能忽视。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尽管土地供应充足,但开发商整体悲观,用脚投票。二是整体供应过剩背景下,二季度以来土地价格逆势走高,7月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上升了30%,土地财政未减。三是楼市库存压力或超过预期,如果将在建未售和已批未建两块“被忽略”的库存算在内,库存去化压力可能非常大。
始于去年“9·30”新政以来的楼市回升,可谓远超预期,持续火了三个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从1-2月下降16.3%,逆转到1-6月份回升3.9%,仅用不到半年时间。这种强力反弹,是在楼市过去10年布局的紧缩政策“一股脑”退出、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各地救市和力度史无前例等重磅利好叠加下实现的,其大背景是“稳增长”不能容忍房地产这个“庞然大物”快速回落。
但是,即便如此大力度扶持,作为经济重镇、二线城市密集的东北,今年以来楼市供应过剩、房价下跌的局面仍难以改观,背后原因是重化工业占主体、产业落后且升级缓慢、居民收入水平低、人口老龄化且大量流失(每年流失在200万左右),这些内在的问题是政策扶持解决不了的。事实上,类似东北楼市衰落的问题,在我国中西部很多省份,特别是其中的三、四线城市普遍存在。
7月份以后,楼市销售开始下滑。CRIC监测的数据显示,7月份,59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899万平方米,环比下滑13%。其中,一线城市成交428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0%;二线代表城市成交1920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2%;三、四线代表城市成交环比降幅达到18%。8月首周,主要城市成交量继续明显回调,一、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均下跌,且跌幅均超2成。
作为“领头羊”的一线城市,7-8月份回调非常明显。除北京因近期“通州副中心”效应带动楼市火爆,7月成交量环比上涨33%以外,上海、广州和深圳7月成交量环比分别下滑33%、19%和9%。8月首周回调更明显,一线城市成交量平均下滑20.4%。上半年疯涨的深圳楼市,回调最明显。7月份,深圳新房和二手住房成交套数分别下降14.4%和11%,而新盘去化率也从4、5月份的90%以上,下降到8月初的60%左右。
成交量明显回调后,房价(或涨幅)也撑不住了。7月份,尽管百城房价连涨3月,但涨幅全面收窄。与6月相比,7月房价环比上涨城市减少7个,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减少2个;房价环比下跌城市增加7个,跌幅在1%以上的城市增加5个。尽管从数据表现看,深圳新房均价环比仍上涨10%,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网签滞后的结果。最有代表性的二手住房价格回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成交量回调,淡季非主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后期需求跟不上、房价上涨透支和抑制需求所致。特别是,二套房贷松绑和营业税免征期“5改2”,极大地刺激了改善型需求,高价住宅成交旺盛带动房价上涨,其示范效应驱动刚需蜂拥入市。其中,一线城市房价暴涨,股市短期财富效应占很大比重。进入下半年以后,旺盛的需求难以接济,而股市财富效应对均衡的扰动也开始消退,楼市回调在情理之中。
目前,对楼市回升最大制约在库存压力和需求的可持续性。相比5亿平方米的住宅待售面积,5月和6月库存分别下降121万和191万平方米,算不上库存压力缓解,特别是商品房库存仍在增加(商业办公的库存压力很大)、隐性库存很大。供应压力不减的同时,需求过度释放后的可持续性受到考验,在供求关系逆转、房价回升背景下,后者需引起重视。
除此之外,下半年还有三个不利因素阻碍楼市回升:一是个人房贷紧缩。在深圳,占房贷份额超过60%的四大国有银行,已将首套房贷首付成数提至4成,利率上浮5%-10%,二套房贷利率均上浮10%以上,很多中小银行停止房贷。在上海,提供房贷的27家银行中,有9家已将二套房贷首付提至七成,利率普遍上浮10%;二是由于股市震荡下行,财富效应对楼市的接济全面消退,加上房地产税第一次距离“落地”如此之近,1-7月份高价住宅(7-15万/平方米)销售同比增长50%以上的局面不可能持续,对房价的拉动和需求入市的示范和驱动效应也将全面消退;三是CPI连续回升,将制约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也将对楼市形成一定利空。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楼市 房价 房地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