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郑西明:足球改革从校园足球开始

2015年08月17日 09:47 | 作者:郑西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30年前,邓小平就曾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今年,在习近平主持的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上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再次为中国足球改革注入了“最强执行力”。如今,足球改革已经超出了足球这个行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目前,我国足球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共有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级运动健将、一级、二级、三级运动员和少年级运动员6个级别,但这种标准的对象不是广大中小学生,而是专业运动员,只适用于少数有条件从事运动训练的青少年,且存在难度高、标准单一等问题。而随着足球改革的发展,参与业余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种评价标准已经无法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足球技能测试标准,这将更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参与足球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兴趣和习惯,促进他们的技能发展,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并对推动足球普及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建议:

 

  一、 借鉴足球强国发展经验,编写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训练以及师资培训大纲。西班牙能拿到足球世界杯和欧洲杯冠军,最主要的原因是青训基础中运动技能等级的晋升非常明确。而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不利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我们需要学习他们的经验。

 

  二、 与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足球运动技能水平相对应的等级量化标准和评估体系。只有制定出相应的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方案,才能够调动孩子参加足球运动的积极性,调动并保持孩子们的足球兴趣,保证家长对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支持,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足球兴趣,养成体育习惯和塑造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要打破年级界限,建立逐级递进的等级评价模式,对全体学生秉承全新的教育理念,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受益。测试指标合理,标准设置适宜,激发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 加强体育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实现足球运动员和体育部门运动员注册信息系统的互通共享,实现教育、体育部门的竞赛体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贯通、协助足球运动员的升学机制。等级水平设置适宜、测评模式合理,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学生掌握终身体育所必需的运动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寻求外部力量支持,开展多元的评估体系。等级标准的推广与普及,需要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的协同配合,尤其是需要得到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研制适合广大中小学生的运动技能评价标准,对推进少儿足球的顺利进行,将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东城区景山支部会员、北京习明足球俱乐部CEO)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郑西明 足球改革 校园足球 足球强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