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王蒙:只有文学本身可爱,奖才可爱
记者: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这部获奖作品《这边风景》。这部您39岁时在新疆开始创作的作品,却于79岁时才出版,按照您自己的说法,“好比是79岁的王蒙看到39岁的王蒙”。
王蒙:20世纪60年代,在我处于逆境的时候,我下决心到边疆去,到农村去,破釜沉舟,重新打造一个更宽阔也更坚实的写作人,打造一个焕然一新的工农化的写作人。按当时的认识,我必须写工农兵,只有写工农兵才有出路。就像我在1963年底坐着火车带着全家从北京到新疆时所吟咏的:“死死生生血未冷,风风雨雨志弥坚。春光唱彻方无恨,犹有微躯献塞边。”
我到了伊犁州伊宁县,巴彦岱人民公社,与维吾尔族农民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曾担任二大队副大队长。
我很快与农民打成一片,讲维吾尔语,读维吾尔文书籍,背诵维吾尔文毛主席语录与“老三篇”。我住在老农阿卜都热合满·奴尔与黑力其汗·乌斯曼夫妇家。我住的一间小屋,在我到来以后,燕子飞来做了巢,每天我与呢喃的燕子一起生活,农民们从这一点上认定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爱生活,我爱人民,我爱不同的环境与新鲜的经验,我爱雪山与大漠,湖泊与草原,绿洲与戈壁滩。我得到了爱的回报。当地的农民喜欢我。
你可以说我是在特殊处境下做出的不一般的选择,但是我选择了,我做到了,我仍然充满生机,爱恋着边疆的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一切:伊犁河、大湟渠、砍土镘、水磨,还有情歌《黑黑的眼睛》;尤其是各有特色的族群: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锡伯、俄罗斯;还有馕饼、拉条子、哈密瓜与苹果园。我曾经说我在新疆16年,完成着维吾尔语“博士后”的学业。我至今回想起这一切,更要强调说,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困境中,是那里的人民保护了我。
于是有了《这边风景》,我确实书写了大量的有特色的生活细节。劳动、夏收、割草、扬场、赶车……我写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奋斗、挫折、懒汉、积极分子;我写了边疆历史的风风雨雨、恩怨情仇,我写了那里大异其趣的衣食住行婚嫁。讨论作品的时候,有学者说他们看到了西域的清明上河图,有的说边疆生活细节排山倒海。一位维吾尔族女教授说:作家把他的心交给了我们,新疆各族人民也就愿意把心交给他。
记者:请谈谈获奖后的感受。
王蒙:此书的得奖最让我感谢的是它将有利于人们关注新疆,了解新疆,热爱新疆,走近新疆。我为新疆的兄弟姐妹们高兴。
这本书的得奖,还让我相信,真正的文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41年前动笔写的书,37年前基本定稿,两年前出版,现在受到了关注。毋庸置疑,写作的年代与当下区别很大,写作时有各种的局限性,可以说当时的写作是戴着镣铐的舞蹈。然而,只要下了苦功,有了刻骨铭心的生活经验,有了血肉相连的感情交融,有了亲近大地的匍匐与谛听,有了对于人民音容笑貌的细腻记忆与欣赏,你写出来的人、生活、情感,就能突破局限、摆脱镣铐、充满真情、充满趣味,成就你所难以预见的阅读的厚味与快乐。
仍然是王蒙写的,仍然热爱,仍然多情,仍然兴致盎然,仍然一片光明,仍然有“青春万岁”的信念,有“新来的年轻人”的眼光与好奇心,有对于生活的缤纷期待,有对于爱情的讴歌,有对于历史和时代的钻研,有对于日子的珍惜与温习。
记者:在您看来,文学评奖与文学是什么关系?
王蒙:茅盾文学奖的获得当然令人高兴。文学奖引人注目,因为它向读者推荐了文学。奖为文学增光,前提是文学能不能给奖增光,能不能给予心灵以抚摸与冲击、营养与激扬。只有文学本身可爱,奖才可爱。离开了作品去研究文学奖,未免可笑与可悲。奖能锦上添花,奖能促进发行,但是奖不能弥补缺陷,奖不能化东施为西施。把功夫放在争取得奖而不是写好作品上,只能说是作者没出息到了极致。 (饶翔)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蒙 文学 《这边风景》 茅盾文学奖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