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礼敬老兵 铁骨无憾
山东省政协委员助推优抚抗战老兵记事
8月20日这一天,省政协委员董方军从北京风尘仆仆地赶回了老家沂源。他此行并非为了探亲,而是过家门而不入,直奔石桥镇龙官庄。在村口那片绿色掩映的杨树林中,安葬着267名抗战阵亡将士的英灵。一直关注支持的烈士墓园重建工作基本完成,董方军迫不及待地要瞻仰墓园新貌。
1941年2月27日,侵华日军进犯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黄墩河一带,驻守当地的51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267名将士阵亡,被安葬于后来的这片杨树林中。历史变迁中,陵园逐渐荒弃,被人遗忘。2015年,沂源县在重修当地抗战史时,意外发现了这段已经中断了数十年的历史。
数年来,董方军一直关注并致力于与抗战相关的公益事业。他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勘查墓园施工建设情况了。“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希望能再把碑立起来,一为缅怀祭奠,二为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最初得知墓园要重建的消息后,董方军就表示,在政策允许、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己愿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为安葬抗战将士尽绵薄之力。
说起保护“原国民党人员墓地和纪念设施”的政策、条件,这也是董方军极力促成的。去年年初的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董方军提交了《尽快改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晚年生活》的提案。而省民政厅在答复中,明确表示要强化“与抗日战争中对日伪军作战牺牲的原国民党人员墓地和纪念设施”保护工作,无保护管理单位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组织进行维修改造和保护管理,褒扬为抗战牺牲的原国民党人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礼敬英灵,安养传奇。2013年,媒体曾报道的参加过卢沟桥抗战、台儿庄战役的93岁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田淑峰,因无力缴纳住院费,被医院停药的事件,刺痛了整个社会的心。董方军通过委员提案和公益行动,呼吁加强对原国民党困难抗战老兵救助工作。
董方军关注抗战老兵晚年生活情况已有5年时间。据他介绍,按照民政部相关规定,能够享受优抚政策的为“对日作战牺牲的或负伤致残,以及编入到人民解放军序列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对于抗战胜利后未编入人民解放军序列回家务农或从事其他职业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相关政策未能照顾到。
无独有偶,不仅董方军注意到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有的生活困难的情况,省政协委员张铁岩也在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生活状况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加大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帮扶救助的提案。
省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很快得到了民政部门的答复。与民政部2013年针对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关于优抚抗战老兵的建议作出的相对笼统的回复相比,省民政厅针对原国民党困难抗战老兵的政策涵盖养老、医疗保障、医疗救助、住房等诸多方面,上述措施将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这也是我省首次以官方形式就原国民党抗战老兵问题作出表态,山东由此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公开表态将全省范围覆盖救助原国民党困难抗战老兵的省份。
“这是我省在对原国民党困难抗战老兵救助工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也替老兵们感到欣慰,他们当年的血汗没有白流,惨烈拼杀得到了应有的认可与尊重。”董方军回忆起接到省民政厅回复后,非常兴奋、激动。无疑,省民政厅的答复和举措,对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爱心人士、民间公益组织是种莫大的支持与鼓励。
董方军也呼吁,我省在出台相关政策之后,各地能够加速政策的实施落地,“因为老人们已经等不了太长时间了,让老人们在最后的时光里能扎扎实实地感受到温暖和尊重”。目前,我省尚有原国民党健在抗战老兵40人左右。年龄最小的90岁,最大的已是103岁高龄,大多生活在农村,家庭生活条件相对困难。这些老兵目前能享受的社会保障多为资金援助,每月总计在两三百元左右,并且由于年事已高,多数老人疾病缠身,这些收入很难维持生活、医疗所需费用。这一群体正在加速消逝,仅去年已有8位老人先后离世。
近日,省财政拨付资金4755万元,为9510名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每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5000元,确保9月1日前足额发放到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手中。回乡务农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赫然在列。
各地的相关优抚救助工作也铺展开来。建军节期间,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街道政协工作室组织住辖区部分委员深入社区,走访慰问参加过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和退伍的老军人。“每年都会组织这样的活动,也发挥委员自身优势,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比如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岗位等。”该政协工作室工作人员刘明胜告诉记者,生活困难的老人不仅有市中区发放的高于国家标准、每月887元的补助,还能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办事处临时救助等优抚政策。
抗战不分类别,老兵理应致敬。为国为民作出巨大牺牲奉献的抗战老兵们,请收下这份时代关怀和社会敬意,还赠我们以铮铮铁骨、不屈不挠!
编辑:薛鑫
关键词:山东省政协委员 优抚抗战老兵 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