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刘慈欣:漫长构思耗费太多心血
刘慈欣即将来京与读者交流。
最近,刘慈欣凭借英文版《三体》获得雨果奖成为热点话题。刘慈欣本人十分冷静,他认为国内整体上对科幻文学的认识还是比较浅的,一个作者无法改变整个科幻文学的发展状况。其实,除了刘慈欣外还有一些科幻作者需要读者去了解。另一方面,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否成为热潮?北师大吴岩教授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一种现象,中国科幻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最缺乏的是专业的科幻电影编剧。
《三体》将被搬上大银幕,图为电影海报。
最新动态
周末来京会读者
刘慈欣昨天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这两天除了接了很多采访电话外,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电话接多了,自然耽误做别的事情。这些年关于《三体》,其实谈得差不多了。要说中国科幻,谈来谈去也就那么几个话题,整个国内对科幻文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上,深入不下去。我是一个作者,对于整个科幻文学怎么发展,不是一个作者能控制的。”
8月29日周六上午10点到12点,刘慈欣将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作家交流区举行读者见面会,北师大教授吴岩将担任嘉宾主持。他说:“这次主要是因为《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的英文版(THEDARKFOREST)在美国上市,就是一个普通的读者见面会,没什么特别的。”
问及目前各个版本的出版情况,刘慈欣表示,除了《三体》三部曲外,《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也将推出英文版。另外,《三体》还将推出德语、法语版,甚至还将在越南、泰国、土耳其出版,“韩文版已经出版了,但很不成功。”
《三体》英文版。
背后故事
《三体》受追捧因创意高度浓缩
前些天在北京举行的一个文学沙龙中,《科幻世界》副总编辑姚海军回忆了最初收到刘慈欣小说稿件时的场景:“我们接到刘慈欣的投稿到编辑部后,都很兴奋。主编阿来背着手过来,看了看说,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稿子。所以说,刘慈欣刚一出现,就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在姚海军看来,科幻作家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有创造性的写作,这是科幻最大最核心的价值;另一类是利用别人的想法来演绎好的故事。“刘慈欣是属于第一类的,他不属于畅销书的写法。《三体》中的创意是高度浓缩的,他把很多长篇的创意全融到一部里面了。它里面的很多点子换个别的作家来写,可能一个点子就能写部小说。大刘这个北方人,太实在。《三体》的成功,是中国科幻的成功,也是用很多代价和牺牲换来的。”
“有一个好的科幻创意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生直接关系。”刘慈欣透露,写《三体》前几年,他也一直在想如何把那些创意与生活、人生发生直接联系,“作为业余作家,没有大块的时间用于写作。我一般是先想好故事的整体结构,提笔之前已经想得很详细了。想的过程相当漫长,就像一棵植物在心里慢慢成长。”
早在《三体》第一部出版之前,他已经把三部曲的故事架构想好。这种漫长的心里积累过程,让刘慈欣觉得《三体》之后到现在没有新的作品问世,是很正常的一种状态,之前几年花费的心血太多了。不过,这种提前设想好结构的写作方式,有时也让他很痛苦,“可能你想了很久的一部小说,都快在脑子里写完了,忽然有一天早晨起来发现这个故事一点意思也没有了,这是非常让人崩溃的。”
延伸阅读
中国缺专业科幻电影编剧
随着刘慈欣获得“雨果奖”,《三体》电影版再度成为热点话题,片方也宣布无上限追加投资。不过,与科幻小说相比,中国科幻电影要走的路更加漫长。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岩表示,中国目前缺乏专业的科幻电影编剧,“几乎没有,因为原来咱们没有这种作为类型片的科幻电影。”
谈到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会不会成为一种潮流,吴岩说:“在国外,科幻电影并不是从小说来的,人家有专业的编剧,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在中国现在是没有办法,借助小说来改电影,但不是一个常态。”
在吴岩看来,中国科幻电影要发展需要培养专业编剧。“在国外都是专业的编剧,像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包括诺兰,他们都是自己编剧的,他们拿现成作品是非常少的,他们从小就看过各种各样的科幻作品,在脑子里形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中国要培养起这么一批人来,他们和科幻小说作家是不一样的,当然科幻小说会激发他们的灵感,但是要认清科幻电影是另一种东西。”
吴岩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烈雄主编的一套《新空间科幻电影译丛》,近日出版了英国作家、编剧罗伯特·格兰特的《科幻电影写作》。近两年,吴岩在北师大教授的科幻文学研究生课中,也有意从原来只侧重于研究向写作方面倾斜,邀请了国内少数的几位对科幻电影产业了解的专家来给学生们上课、讲座。他也建议国内有能力的影视院校开设相关课程,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积蓄力量。不过,他觉得中国科幻电影要发展也不仅仅是缺编剧的问题,“还有特效制作、概念设计,很多都缺。”
还有这些科幻作家值得读
◎王晋康
生于1948年的王晋康,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领军人物,曾获国际科幻大会颁发的银河奖。他的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且注重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作品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
代表作有《西奈噩梦》《七重外壳》《类人》等。王晋康共获得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9次,获奖篇目分别是:《亚当的回归》《天火》《生命之歌》《西奈噩梦》《七重外壳》《豹》《替天行道》《水星播种》《终极爆炸》。
◎韩松
韩松,生于重庆。曾在媒体任职。他的作品极富文学情趣,结构精巧,内蕴深远,可谓独树一帜,带有“诡谲之美”。韩松于1988年、1990年获中国科幻银河奖,1991年获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1995年获中国科幻文艺奖。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宇宙墓碑》、长篇小说《2066之西行漫记》、《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红色海洋》等。
◎何夕
何夕,原名何宏伟,生于1971年的他自幼爱好科幻。1991年开始涉猎科幻小说创作,其创作以软科幻为主,主题专注于对宏观科学未来及人性善恶的探讨。他的多部作品,如《光恋》《电脑魔王》《平行》等曾获银河奖。曾停笔一段时间,在这之前发表作品时用的是原名,自1999年复出后改署“何夕”。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六道众生》《伤心者》等。
◎陈楸帆
陈楸帆是80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双学位,为中国更新代科幻作家之一,以现实主义和新浪潮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从中国的视角展开,以赛博朋克式的审美表达对全球化的深切忧虑。代表作有《丽江的鱼儿们》《霾》《荒潮》等,作品曾多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科幻奇幻翻译奖、短篇奖等国内外奖项,其中《荒潮》更是获得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金奖。
◎长铗
长铗,本名刘志鹏,曾以“北卡12号”为笔名发表科普文章,更新代科幻小说作家。其作品中现代与历史交错,古典作品里可时闻慷慨楚歌,现代作品里则渐露绮丽西风。绝大多数科幻作品鲜有“外星人”“飞船”等老生常谈的事物,曾被评价为“激情飞扬的理想主义者”。
他擅长把现代科学融入中国古风的浪漫叙事中,对赛博朋克题材的把握又显示出其西方宗教情怀的一面。其作品题材以计算机、科技史、哲学为主,写作风格多变,科学信息量很大。代表作有《昆仑》、《674号公路》、《扶桑之伤》、《屠龙之技》、《若马凯还活着》等,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慈欣 《三体》 雨果奖 科幻文学 科幻小说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