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我们何时开始丧失“有话好好说”的能力
火锅店里一条投诉微博引纠纷。舆论围观,也如沸腾红汤火锅。汩汩冒泡,水花四溅的舆论锅底,是扬汤止沸,还是釜底抽薪,平心静气,分析个中情由,如何找出症结?
我说的是“17岁服务员热水烫伤女顾客”:林女士火锅店就餐,因火锅加水问题与服务员发生争执,发微博投诉后,矛盾激化,发生悲剧。
“开水浇头”的服务员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拘。林女士全身42%烫伤图,更是触目惊心,任你铁石心肠也不忍直视。矛头自然指向“下狠手”的少年:一未成年人,为何如此决绝,不惜出手伤人,又犯法伤己?事发前,有何言语冲突,让素昧平生的两人能闹到这种程度?是何过激言行,导致临时起意、“怒从心头起”的行为失控,终酿恶果?
当事人被刑拘,未成年人终将付出代价。回头看惹事的微博,也是可供分析的重要线索:“×ב火锅’,服务态度恶劣!让他加个汤,还说汤很多,那是不是要等汤烧干了你在(再)加?让找经理还说无所谓,你找谁都没有关系!这是混社会啊,吓死人了。”
“混社会”等表述显非理性的就事论事态度。监控视频没声音,不知发微博前,双方沟通是否有效,有无信息不对称?是否因为现场嘈杂导致难以及时听清服务呼叫,或高峰人多,服务人手紧张,暂时怠慢所致?也不知双方交流在语气、脸色方面,是否都不甚和悦,让对方误读?反正,微博投诉,是一方认为交流失败,差评投诉,另一方则觉得对方过于挑剔故意挑事儿,小题大做。互相拱火,最后难以收拾。若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互谅互敬,有话好好说,各让一步,断难闹到如此地步。
普通市民的微博,说是曝光,更像是对火锅店股东的精准投诉。而该店股东“张记茶楼”的表现多有不妥,事后虽迫于压力道歉,竟只是卸责式的舆论灭火,将罪责全推到服务员头上。我们心疼受伤女士,而一个未成年人的“癫狂”之举,也令社会痛心。何时起,我们开始丧失理性沟通的讲理能力?有话不会好好说,一时不忿,不是差评就是投诉;一时委屈,就可能冲动犯罪,“恶向胆边生”?
除那股东毫无悲悯人文关怀的极端管理外,再看之前媒体报道的闯祸小孩父亲的表现:他接儿子电话,第一反应——“当时就骂了”,面对记者“骂儿子不长进”。离异之家,留守儿童,爷爷养大,和父亲接触少。父亲似只会简单粗暴“打骂‘教育’”。最新消息,当事人接受采访也佐证了这一点,爷爷去世后,他就“谁都不信”了。这次情绪失控是因一句脏话:她一句粗口,触动痛点,瞬间失去理智。(《钱江晚报》8月27日)
单亲不是肇事借口,犯错特别是违法犯罪,总要付出应有代价。从受访言行来分析,小朱当时的行为几近偏执甚至病态。这自然难讨好舆论,未必能收获同情,但这个就算是孤案标本,也有剖析意义——服务与被服务一方,都不会好好说话,没有应有的理解沟通、平等尊重。遇事只会吵骂,甚至打架,以此事为例分析下偶然背后的必然:家庭是最小社会单位,父子间缺少理解和沟通,憋屈过活。摩擦矛盾日积月累无形发酵聚变,总会哪天在哪突然爆发;外出打工,又遇只讲狼性法则考核的股东。没有互让和解只有互欺,这次或是偶然,但这条成长轨迹却暗藏太多悲剧性必然。
社会成员,如何对话,好好说话,遇事讲理,而非只知打骂攻讦,这一个案背后的家庭教育、职场法则和社会心理的共同病灶,都需要我们正视。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火锅店“开水浇头” “张记茶楼” 家庭教育 离异之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