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南京市政协委员提出为“浦口战俘营”死难将士建纪念馆
在南京浦口新炭场,“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在一片低矮老旧的居民区内默默竖立着。这是1940年至1945年期间,侵华日军关押抗日军人的战俘营所在地。期间,先后有4700多名抗日将士在此殉难。今年南京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陈庆琳就此提出建议:搜寻死难将士遗骸,为死难将士们修建公墓、纪念馆。
陈庆琳委员关注浦口战俘营事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主动参与民间志愿者、专家学者对南京浦口战俘营的探寻调研工作,在报送的《关于搜寻“浦口战俘营”4700余名死难将士遗骸并为死难将士修建公墓与纪念馆的建议》提案中提到,1940年至1945年期间,侵华日军在今南京港三公司和市棉麻仓库所在地建立战俘集中营,先后关押5000名抗日战俘。因反抗日军沉重劳役和非人道待遇,被俘人员曾4次组织暴动,均遭日军残酷镇压。至抗战胜利,战俘营仅幸存800余人。死难抗日将士遗骸至今仍有部分散落在浦口战俘营(现浦口新华路)周边荒郊野外。
陈庆琳认为,为二战中大规模民众殉难地、丛葬地,建馆立碑研究纪念符合国际通行惯例。应组织专门搜寻队伍,对散落在浦口战俘营周边的抗日将士尸骨,展开搜集。她更进一步建议,“如有批量发现,原址原貌考证保存,设立保护设施,如有零星零散发现,可集中收集入殓。”对搜集来的死难将士尸骨,应进行甄别、核实、记录建档,在此基础上,建立抗日将士公墓。为铭记那段历史,还可以以“抗日战争浦口战俘营死难将士纪念馆”形式,在旧址上恢复重建旧时战俘营。
提案获得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宁和副市长胡万进对“浦口战俘营”进行调研,并组织相关部门对政协委员提案所提建议的研究落实。陈庆琳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战俘营死难将士修墓建馆。
编辑:薛鑫
关键词:南京市政协委员 “浦口战俘营”死难将士建纪念馆 抗日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