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有偿交友”别沦为情感“快餐消费”
隐蔽而又略显神秘的“租友世界”,正在都市生活中一步步走向壮大。当下的“租友”行为,更像是一次付费的交友过程,或者说是“有偿社交”。(8月30日《现代快报》)
“有偿交友”更像是拿社交当成商品,明码实价标着卖。或许这种“有偿交友”的过程,扩大了人际交往的渠道,但不意味着在交友成功的概率上会更高。毕竟,这种“租友”的业务,可能存在角色定制的假象,即不是朋友却要像朋友一样相处,这对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来说,心理的鸿沟是无法绕过的,终究是一场情感别扭的假戏。社会交往需要平等的基础,通过交往不断认识对方,最终在心理上互相接纳,形成默契。
显然,“有偿”违背了社交的平等性,使得交往本身貌合神离。此外,“有偿交友”建立在金钱契合点上,容易引发不同动机的解读,使得交往更容易越过界线发生伤害。
“有偿交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都市男女的困惑与渴望,是心理与现实基础上的急切与虚幻,这种需求的“商品化”,一定程度迎合着情感替代乃至“快餐式”的需要,在正常的诉求中裹挟着非理性的欲望。虽然“有偿交友”法不禁止,但是作为一种导向却不宜提倡。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真诚与干净永远是交友成功的秘诀。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有偿交友” “快餐消费” “租友”行为 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