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特殊的日子里特别的追忆
上海市、区政协编辑出版《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背后的故事
9月1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及上海虹口区政协共同举办以“和平、友善、包容”为主题的《犹太难民与上海》故事丛书和专题邮册、纪念章首发活动,上海市政协主席吴志明、副主席周太彤,以色列驻沪总领事柏安伦等出席活动。
二战时期,有3万多名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上海,其中2万余名聚居在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那里被称为犹太难民的“上海方舟”。《犹太难民与上海》故事丛书包括《海上方舟》、《情牵虹口》、《尘封往事》、《上海记忆》四册,共收录100个故事、500余幅图片和四幅长卷。丛书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
这100个故事背后的故事,则要从2014年4月说起。彼时,虹口区代表团赴美国国会山举办“犹太难民与上海”图片展,许多居住在美国的犹太人在展板前激动地谈论着他们自己和长辈在上海的经历。其中不少故事,代表团成员们还是第一次听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关史料的征集越发艰难也越发刻不容缓了。”代表团成员、虹口区政协主席管维镛告诉记者,为了使飘散在世界各地的“虹口记忆”和“上海故事”能够集结起来,完整反映犹太难民与上海的历史联系,虹口区政协和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一拍即合,共同发起犹太难民与上海故事征集活动。
听说中国人要征集《犹太难民与上海》的故事,90高龄的原犹太难民霍斯特·爱斯菲尔德特意在墨尔本的家中找出70多年前亲手拍的老照片,刻成光盘,越洋快递到上海,他当年拍过数以千计的旧上海和虹口隔离区的珍贵历史照片;美国著名画家彼得·马克斯在曼哈顿的工作室里翻出了书稿,当他还是犹太难民的宝贝时,上海阿妈教他画画的故事。在美国、在欧洲、在澳洲、在以色列,更多原犹太难民及后裔热情支持政协人的故事征集活动。
与此同时,标志性人物的采访也正在进行。麦克·布鲁门撒尔,美国原财政部长等知名的上海犹太难民都接受了采访;一直办到今天的“黄包车网站”,被誉为世界各地的“上海犹太人”相聚的空中平台,由年迈的版主介绍了这个特殊网站的来龙去脉和精彩细节;编撰团队还加班加点研究《申报》有关犹太难民的报道以及70年前的老报纸、杂志,包括犹太难民自己办的报纸,把几乎已经淹没在浩如烟海历史长卷中的感人故事发掘了出来。
正如上海市政协主席吴志明在丛书的序言中所述:“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是友善、包容的民族。过去,我们用宽阔的胸怀接纳了遭受苦难的人们;今后,我们仍然会用最坚定的信心、张开双臂去拥抱和平。”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上海市、区政协 《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 吴志明 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