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送失物要车费”算哪门子敲诈
一起“送失物要车费”被称敲诈的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当事人之一是四川绵竹的哥付世贵。8月27日,他拉了一个乘客,对方将一个包遗落在车上。他为还包,先后跑了3趟车,因此收了对方65元车费。很快,该事件在网络发酵,绵竹当地一微信公众号就发了一篇以《网爆:绵竹一出租车司机涉嫌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为题的报道,让付世贵遭到很多人“黑心司机”的唾骂。
不管基于情还是法,的哥都有理由要求失主支付还包的费用,即便是道德层面的考量,也没有做好人还要倒贴的道理,何况《物权法》第112条也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的哥还包被指敲诈,并不是简单的误伤,从深层次来说是对的哥的不信任,或许与出租车行业收费信任有关,总抱有本能的成见,把还包要车费当成借机要价。这一点不管是失主,还是她的两个委托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否则,第一次还包就不会因50元车费而不欢而散;也不至于拿回包后还在微博上发泄不满,最终被自媒体拿来迎合社会道德审判的需求,当成坏典型来消费。
“还包被指敲诈”放大“好人难做”的困境。许多人总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道德的、利益的,从而期望好人的纯粹,诸多个案,恨不得的哥不要钱来还包。且不说好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便是方式、方法和价值的判定,于现实中都有不少的争议,还有待达成共识,比如类似的拾物该不该有偿的命题。
毫无疑问,这就需要在争议中,予以包容,求同存异。动辄挟舆论讨伐之势不是对一个人的伤害,“好人难做”的气场只会把大家逼到不做好人的角落。
□木须虫(公务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送失物要车费” 敲诈 的哥付世贵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