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书院如“家”

——从书院发展看民族文化的复兴

2015年09月14日 08:42 | 作者:楼宇烈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觉得书院里所形成的在知识传授之外的亲情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很值得今天继承发扬。如果我们书院都能做到这样,会对今天教育产生很好的影响,因为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是亲情。

 

  编者按:

  由中国书院学会、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七宝阁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近日在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书院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来自学术界、传统书院、当代书院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在民族复兴、文化发展的趋势下,书院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版特刊发楼宇烈先生在论坛上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u=4131847724,799575233&fm=11&gp=0

楼宇烈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教育载体,可在今天看来,它的生命力依然非常旺盛,大家之所以对书院有热情,是因为看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我在以前的几届书院论坛上讲,书院要有一个自己的定位———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对于书院,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文物来看待,属于文物的只是书院的建筑,书院的内涵、精神,需要靠我们今天的人来继承和发扬。

 

  那么书院里有什么优秀的精神值得我们今天来继承发扬呢?我曾经讲过书院有许多优秀传统,今天我只想讲其中一点。今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家教和家风的问题,我想到书院里面就有家教家风的传统——以书院为家庭,以老师为父母的传统。过去书院院长,包括院长夫人,都是把学生们当做自己的子女来对待的,这些学生们也把老师和师母当做自己的父母来看待,什么心里话都跟他们说。最典型的像大家都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教不是父母教孩子读点书、背点诗,家教的核心是家长以身作则——父母的行为、言论直接影响孩子,有时甚至是一句话就传下去,成为这个家的家风。即使有的父母不识字,但他们懂得做人要厚道、要诚信,用这些品德教育子女;同时他们又以身作则,以自己为人处世的诚信忠厚来影响子女,子女看到眼里边,潜移默化,从而代代相传。“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过去门口的对联,忠厚传家成为人们的基本观念,形成家风的传统。

 

  书院正是要构建这样一个氛围:老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中国文化建立在一个最直接自然的关系之上,我一直在给大家讲一句话:魏晋时期的玄学家王弼说“自然亲爱为孝”。我觉得这句话把孝诠释得非常清楚,是中国文化的孝,它看到了孝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一种自然关系,所以父母对于子女永远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奉献;同样反过来,子女对于父母也是不求回报的孝敬。中国人就崇尚自然关系中的自然感情,这种言行举止的规范不是强制的和外加的,完全是自然的亲情流露,所以中国人把这种伦常关系称为“天伦”。“天伦”就是自然的伦,不是人为的,不是契约的,在自然关系中流露出最纯真的伦理关系,而又表达在人的言行举止之中。我觉得书院里所形成的在知识传授之外的亲情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很值得今天继承发扬。如果我们书院都能做到这样,会对今天教育产生很好的影响,因为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是亲情。

 

  家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两口人,它或者是夫妇和孩子的三口之家,或者是三代五口人,再扩大一点,有伯伯、叔叔、姑姑……那可能是八口之家、十口之家,还可能成了一个家族。家族也是家,再扩大呢?家乡也是一个家,再扩大到国家也是一个家,这便是中国人抹不掉的血脉亲情传统。我们通常说叶落归根,认祖归宗,并不仅仅是归到家族的家,同时也是归到我家乡的家和祖国的家,这是中国人离不开的家。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海外华侨纷纷回国来帮助国家建设,就是在建设自己的家。有人做过很精细的研究:印度在全世界的侨民不比中国的少,可是在印度文化中就缺乏这个家的概念,印度文化的生命观讲究个体轮回:我这一生结束了,还有下一生,下一生还是我。而中国文化是代代相传的生命观:一代接着一代的延续,血脉相连。所以大家都认同这就是我的家,国和家是分不开的,要保家卫国。

 

  我们过去好像把传统文化以家为国看做是落后的,没有了小家,也没有了大家的概念。我相信书院能够把“家”的理念弘扬起来,这种弘扬不是口头上来讲,而是体现在现实的工作和教学中间。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讲,家就是个安乐窝,说明这个家要有两个要素——安和乐:一回到家里就安心踏实了,感到有依靠和保护,能够把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化解掉,安安心心地过日子。同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给老百姓以最安心的生活。所以不要看“安乐窝”是句俗话,安乐窝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要提供一个安心生活的氛围。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以家为核心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这个万事兴不只是我这个小家的万事兴,而是整个民族、国家的兴旺发达。

 

  所以我觉得今天书院的教育内容里,家的理念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育过于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以至于疏忽了教育学生一种群体的内在关联性。我们讨论书院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民族复兴从家开始,从家的观念确立开始。充分发扬书院传统教育里家的理念,充分实践,我想对我们民族复兴会起非常大的作用。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楼宇烈 书院 民族文化 文化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