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建言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抢抓“叠加机遇”打造“塔尖城市”

2015年09月14日 10:49 | 作者:胡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胡刚)8月17日,20余位住辽全国政协委员赴沈阳视察。东网科技超算中心、新松智慧产业园、蒲河生态廊道、大东汽车城……所到之处,委员们看到了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努力。

  在“十二五”规划中,沈阳市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提出将沈阳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进而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围绕这一目标,沈阳近年来全面推进改革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考验。

  在8月18日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向辽宁省、沈阳市的有关领导建议,在“三期叠加”时期充分认识“机遇叠加”,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以创新驱动、改革引领,不断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为东北新一轮振兴勇担责任。

  目前,东北地区是受“三期叠加”影响,承受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区域。

  “从沈阳来讲,同时又面临‘三个机会叠加’。第一,“十三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第二,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当中,沈阳可以当先锋、打头阵。第三,沈阳被确定为全国7个改革创新示范区之一,意味着可以大胆地先行先试。”姜宏委员说。

  针对“三期叠加”,施中岩委员也提出了“三个机遇”说。“在中心城市建设方面,沈阳面临着‘三期叠加’的机遇。所谓‘三期叠加’,一是东北的新一轮振兴,二是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三是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说:“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意义十分重大,要积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借助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先行先试,在全面落实‘四个着力’上走在全省前列。”

  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该在某个方面全国领先,有一定的影响。”李晓安委员说,“装备制造业这方面,我们应该下工夫,打造出全国的领先水平,对全国都有一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滕卫平委员用“塔尖城市”来形容中心城市的特征:“从中心城市的特征来看,它一是经济活动的中心、资源配置的中心,二是交通中心,三是科教文化的中心,四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影响力。最后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塔尖城市’。”

  “中心城市有三个功能,一个是引领,一个是辐射,一个是集散。沈阳必须引领东北地区的发展,确立在东北振兴中的中心地位,同时瞄准东北亚和远东地区。”曾晓非委员说。

  温雪琼委员非常赞同曾晓非的观点。她说:“我们要主动对接和融入国家的大战略,比如‘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以及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在国家新的大战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担当重要任务。”

  “国家中心城市,无论在国内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要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唐建武委员说,“沈阳的优势,包括历史文化方面、科研教育方面等,仍然具有很好的基础。”

  在视察和座谈中,委员们的目光和言语几乎都触及到“环境”和“人”。

  “沈阳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一个目标,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惠及广大群众、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上来。”李晓安委员说,“一个城市要吸引人才,城市的生态环境、宜居程度都是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要让人们出门就能放眼碧水青山、蓝天白云,能够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

  “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沈阳的变化是非常非常大的。能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化,真正建成北方的一个示范性的生态城市,这对吸引人才、对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强的、非常深远的意义。”施中岩委员说。

  温雪琼委员说:“要高度重视人才的集聚,这在东北新一轮振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中,需要产业的集聚,而产业集聚的背后就是各类人才的集聚。沈阳要强化各类人才的集聚,留住自有的,截住南下的,吸引外来的,培育高端的。”

编辑:薛鑫

关键词:住辽全国政协委员 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