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更需拷问的岂止是“解雇”临聘教师的“编制”
教师节刚过没几天,深圳数百名临聘教师一夜下岗,校方与大鹏新区对解聘的决定表示无奈,并称由于执行按照《深圳市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临聘教师比例不得超过事业编制15%至20%的规定,才无奈做出此举(京华时报9月14日报道)。
教师被誉为“灵魂工程师”,然而一旦被冠以“临聘”二字,别说拯救他人的灵魂了,连自己的肉体都无处安放。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之间无论是薪酬、福利各方面差异悬殊,更令临聘教师忧心忡忡的是,他们随时面临下岗的厄运。
一个“编制”,就让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的命运有天壤之别。报道中,那位花了8年时间才考入编制的临聘教师,只是极个别幸运儿,而大量奉献了青春、汗水和智慧的临聘教师,则无情地被解雇。
由此更需拷问的是“解雇”临聘教师的“编制”。编制本来是一个中性词,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然而在现实层面,编制却变得非常复杂。所谓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之分,以及不同类型编制所享有的财政拨款及其他政策待遇,是非在编教师及其他“临时工”人员无法享受的。
如此“编制”,让那些能力、资历都不亚于甚至超过部分在编教师的临聘教师,成为最可怜的人。这岂不是劣胜优汰?为何有了编制,在编教师哪怕水平不行,就足以高枕无忧地端着铁饭碗?兢兢业业的临聘教师就只能下岗?“编制”成了制造行业内不平等、严重有违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向的制度障碍,主管部门为何还不尽快加以改革?
围绕编制所推出的一系列入编考核体系,难道就不存在问题?报道中,一位专业水平很高的优秀教师,就因为学历不是本科,年龄超过40岁,无法进入编制而在此次事件中惨遭下岗。为何如今教师的所谓入编考核体系,还在坚持惟学历论、年龄论?考试内容让大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师多次无功而返,是否也有偏应试、轻实操的弊端?
而根据户籍人口来制定编制数量,这套模式已经被证明完全滞后于时代发展,人口流动规律,却迟迟不加以改进。如此设计下的编制,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意味,随之而引发的问题就是,类似于深圳这样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按照户籍人口配置的教师编制远不敷使用,编制变成了卡在学校与临聘教师之间的高门槛,学校明明需要更多有生力量,却限于编制无法吸纳,于是采取临聘方式打政策擦边球。而临聘教师则因为少了一个编制,而缺乏与在编教师对等的权益保障。
教师队伍不应有临时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思路。一个是少数人关门决策,设定计划经济思维主导的编制数量管理、无视临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搞入编年龄一刀切的考核体系,同时让编制实际上沦为保护在编庸人、不思进取者、反向淘汰有能力、进取心强、做出实际贡献的临聘教师。另一种则是真正吸纳广大临聘教师心声、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意见,以及根据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综合制定能者上、庸者下的双向流动机制、根据不同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因地制宜推出教师培养和管理体系,把用人权下放给地方和学校基层,把评价一个教师称职与否的考核权还给社会,而不是用粗放乃至粗暴的编制体系逆向淘汰,让无数临聘教师赔了青春伤了心,不因为“临聘”就遭受不公对待。这才是“教师队伍不应有临时工”背后的正本清源。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深圳教师下岗 解雇 临聘 编制 事业编制


国际古迹遗址日
德国四月中旬降雪
北京“丝路金桥”大型景观建成试灯
新疆南部地区遭沙尘暴袭击黄沙漫天
印度胖宝宝 8个月17公斤
法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
英国首相宣布提前举行大选
伊朗举行阅兵仪式庆祝建军节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