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景区服务要率先“涨”起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共同下发通知,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整治期间,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景区,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门票价格方案,A级景区未按规定涨价的要恢复原价,乱涨价的景区景点面临降低甚至取消等级的处分。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唐代诗人王维用一首五言绝句,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清新的游人风景图,也点到了现代景区旅游的一个痛点:人也是风景的一部分。
这也成为旅游景区频频涨价的推手之一:2013年,我国就已形成世界最大旅游市场。今年上半年,旅游景区接待人数已达到20亿人次的量级,同比增长8.7%。在景区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为避免景区管理发生“公地悲剧”,用价格杠杆适度调节消费需求,也就顺理成章了。
价格就如经济社会中的精灵,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每天都要碰到。很多去杭州旅游的消费者会为《宋城千古情》280元的套票买单,到了福建会有消费者为看《印象大红袍》而在闽北多耽搁一天,还有的消费者会为了看音乐剧《金沙》而买张机票专程飞到成都……那么,问题来了,同为旅游产品,消费者和舆论为何一提到景区门票涨价,就会如此敏感?景区景点门票涨价遇到部委喊停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我们搞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价格问题上有两条基本原则没有太大分歧。一条是,充分竞争市场中极端重要的基础是理顺价格信号,利用价格杠杆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条原则是,公共产品市场、准公共产品市场比如电力、自来水、公路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要保持平衡。
我国国家旅游局评定的7000多个A级旅游景区中,无论是故宫、长城这样人文色彩浓重的景观,还是武夷山、西湖、青城山这样建立在自然地貌特征上的景区,产品属性上大多数具有自然垄断特性,成本也大多归集于原始形态维护和文化衍生产品再创作,经济属性上大多数属于国有资源范畴,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如今,景区景点涨价争议的背后是消费者弄不清景区景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到底在哪儿。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物超所值”,而不是从原来“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过渡到现在的“看景不如听景、看景等于看人”。
同时,消费者看到的另一个事实是一些著名景区景点经营者,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核心盈利部分与景区门票收入高度相关。比如某著名自然景区旅游概念股201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其中景区收入9795万元、饭店收入4199万元、游船客运3967万元。
国家旅游局的数字更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旅游景区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4%,其中门票收入增长8.3%。
与之相对比的另两组宏观数据是,星级饭店经营出现回暖趋势,客房收入和平均房价增幅约1%;旅行社接待国内游人数增长7.8%,组织出境游人数增长35.2%。
前者说明景区在旅游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后者则说明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正处于爆发阶段,而产品供给能力明显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增长。
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公布。其中,第一条第一款就是着力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建立健全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提升宾馆饭店、景点景区、旅行社等管理服务水平”。
市场就在那里,问题也摆在那里,提高服务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景区服务 “涨”起来 景区门票 涨价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