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红包乞丐”来袭谁认真谁LOW
中秋连着国庆,不少在微信上被讨要红包的朋友备受困扰。每个节日来临之前,微信和支付宝上总会出现这样一群以节日为借口群发微信讨要红包的,金额不多,次数频繁。他们被网友们调侃为“红包乞丐”,为了讨到红包,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微信红包”作为一种新民俗,如今也成了很多人的烦恼。这种“烦恼”,既来源于现实的经济压力,也是因为畸变的人际关系。随着“微信讨红包”的盛行,过去那种你情我愿的红包文化,如今颇有点强人所难、道德绑架的意思……当然了,有人忧心忡忡,便有人乐在其中。“红包乞丐”的产生,自然有其特定的社会土壤。
微信红包之所以迅速走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迎合了网络社交“无厘头化”的偏好。支出几块钱、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就能完成“发红包—抢红包”的连串动作,又何乐而不为呢?其间,“红包”的经济价值变得微乎其微,最大的功能在于触发了“人际连接”。微信平台上,红包型社交场景,往往包含着几个典型的元素,比如说哭穷、吐槽、起哄等等。凡此种种,实则是微信红包最大的魅力所在。
不难看出,“微信红包”更多扮演的还是社交纽带角色,多数人只是将之看作是重启人际连接的“由头”和“切口”!在此背景下,再来讨论“红包乞丐”,无疑更有现实指向性。“微信讨红包”一类的行为,契合了网络社交的特性。其与生俱来的自黑、幽默特点,迎合了微信空间内主流的价值偏好。
显然,如果理解了网络社交的特点,就能淡然面对“红包乞丐”了。微信空间里的人际来往,多数时候都是不走心、去严肃化的。这意味着,我们对于“红包乞丐”,也完全可以不当真。一些微信达人面对讨红包的信息,常常是或置之不理、或吐槽反击,根本不会将之当作是沉重负担。混迹微信圈,需要一点满不在乎、化难题于无形的心理素质。
“一切只是好玩而已”,红包乞丐中的大多数人,所抱持的不过是一点贪玩的念想。这是一场心照不宣的默契游戏,认真你就太low了。当然也必须承认,确有部分“红包乞丐”,是赤裸裸为求财而来——对于他们,我们更是不必介怀。对于不知自重、破坏规则的人,不管不理便是。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红包乞丐 朋友圈 微信红包


以色列庆祝独立日
墨西哥警方逮捕一名大毒枭
美参议院批准证交会主席提名人选
津巴布韦哈拉雷国际艺术节开幕
新疆哈巴河县5月降大雪
印度古吉拉特邦庆祝建邦日
港珠澳大桥工程上的“大国重器”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克拉拉的故事》将在悉尼上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