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故宫黑名单制度值得推广
近日,故宫正式实行“黑名单”制度,游客破坏文物及扰乱景区秩序的各类行为都将被直接“拉黑”,并接受“两年或三年禁止进入故宫”的惩罚。
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法》、《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合同法》等专门性法律也确立了保护文物、打击破坏文物的规范,但这些法律多着眼于较为恶劣的文物破坏行为和盗卖行为,对景区文物保护和游客行为并未具体规范。今年4月,国家旅游局制定并发布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对景区内的各类破坏文物及不文明行为进行统一规范,故宫的“黑名单”制度应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呼之而出的。
我们看到,近年来游客在景区破坏文物的不文明行为并未得到遏制。仅就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来说,媒体便曝光了大量不文明行为:10月1日,大量游客在南京明孝陵景区骑跨文物,欢颜拍照;10月2日,不少游客在峨眉山金顶不听劝阻,跨越护栏拍照;10月3日,北京动物园内,有游客自带菜叶,投喂斑马;10月4日,就在故宫,一名游客身后的红墙上被画上大大的心形图案;10月5日,一名游客在泰山石碑上刻字“大哥到此一游”……未列于此的不文明现象还有很多,正是这些不文明行为的长期存在,令故宫“黑名单”这样的制度显得不可或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破坏文物、扰乱景区的正常秩序,甚至有些不文明行为还被带出国门,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的国际形象和声誉,这些行为,本就该被“拉黑”。
文物是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它们往往凝固在具体的物理状态之中,具有“不可还原性”,一旦被破坏,就不能恢复。由于文物的物理属性,不同景区都有相应的载客上限,许多文物在游客参观过程中伴随着其呼出的气息、走动的踩踏而自然地氧化、磨损。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以及在景区进行的未获准许的经济行为,都在加速文物的损耗,而游客的涂鸦等破坏行为,则直接对文物造成极大损害。若此类行为不能被有效规制,岂不是将各种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置于尴尬的地位?
长期以来,政府和媒体也并非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熟视无睹,但由于采取的方法不具有较强的警示性和严厉性,不文明的行为一直存留至今。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我们发现,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能仅仅进行道德上的说教和谴责,一些“严刑峻法”也是必要的。如日本法律规定,若在国家重点文物涂鸦,可“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罚款”;新加坡法律则规定对在文物上任意涂鸦的行为人要处以鞭刑。
故宫率先推行“黑名单”制度,其示范效用不容小觑,景区作为旅游行为中的一端主体,必须要适时发声并有所作为。故宫此举是《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落实,值得推广。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故宫 黑名单制度 破坏文物 扰乱秩序


以色列庆祝独立日
墨西哥警方逮捕一名大毒枭
美参议院批准证交会主席提名人选
津巴布韦哈拉雷国际艺术节开幕
新疆哈巴河县5月降大雪
印度古吉拉特邦庆祝建邦日
港珠澳大桥工程上的“大国重器”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克拉拉的故事》将在悉尼上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