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奚美娟:艺术工作就像头顶一碗水走路 一滴都不能洒
奚美娟近照。
人物简介
奚美娟,1955年生于上海,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荣获第二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她成功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命运的母亲,被人们称为“国民妈妈”。她常说:“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看到,在你塑造的角色里,有一种文化涵养所赋予的魅力。”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本期《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副主席、表演艺术家奚美娟。
奚美娟在电影《蒋筑英》中饰演蒋筑英的妻子路长琴。资料图片
误打误撞入行
最敬畏艺术的“坚守”精神
我是在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个时候的上海,普通话推广得还不是特别广泛。我一开始还以为上海戏剧学院就是上海戏曲学校(戏剧和戏曲在上海话里是同音的),当时报考上戏,我以为是去唱京戏的,真是误打误撞入行。那个时代,很多学校包括中戏和上戏,可能更希望招收“一张白纸”的学生,只要你的条件比较好,有点悟性,老师就可以在你这张白纸上系统地培养你、塑造你。
我读上戏时,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们非常严格。他们在传递艺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把对艺术的坚守精神也传递给我们。有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1987年,即我毕业十年后,在排演话剧《中国梦》时,我在戏里要独唱一段民歌《小河淌水》。一般舞台话剧是很难得有演员在戏中独唱的。我上戏的声乐老师看完戏后,主动找我,让我到他家去帮我调整一下声音。那几天我正忙着办去新加坡演出的出国手续,老师就说:“你再忙,晚上演出完了也要到我家来。”记得那天演完戏以后,我骑着自行车到他家里去,他帮我调整发声、讲解中国民歌唱法。老师觉得应该在艺术上给我提醒,希望我更完美,不会因为我已经毕业、演了好多角色而改变。
在我毕业十年后,老师还在关注我,坚持让自己的学生做到这份“坚守”,让我有一种敬畏、敬仰,对我影响非常大。现在,我也遇到一些年轻演员,有时会来跟我讨论表演的问题,我不知不觉地就会像我的老师们那样去做。表演是一门学科,需要默默执着地坚守,不是玩玩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用心塑造角色
艺术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
我们经常说艺术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因为艺术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艺术家要去动脑筋去研究。艺术家要不断地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潜移默化地演绎到角色身上去。如果说演员自身比较单薄,你的理解力就会影响到角色创作,那就会演绎出一个相对呆板、概念的角色,而看不到太多高于生活的部分。观众都非常聪明,看戏也多,艺术感觉也都很好,他一眼就能看出演员的高低不同。
迄今为止,我演过五六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艺术作品。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在她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记得当时拍陕北“治沙女杰”牛玉琴的时候,听剧组说牛玉琴可能过两天要到联合国去领奖,我赶紧提早一天赶到陕西榆林地区的一个招待所。当天晚上,我跟她在一起住了一夜,我们面对面聊了一晚上。我觉得,她身上传递出的信息,我是要抓住并起作用的。第二天她走以后,我们几个主创被她儿子用手扶拖拉机拉到她家住了一星期。我们在那里学习挖坑、种树……这些,都有益于我的创作。
牛玉琴的家就在沙漠里面。我们只是去一两个月拍个片子,人家可是常年生活在那里。演牛玉琴的时候,我突然间感悟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文化状态”。在丈夫去世之前,牛玉琴一直是跟着丈夫进山里、进沙漠去种树,她是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但当她先生去世以后,当她觉得今后要靠自己来支撑这个家、引领这个家走下去的时候,她内心的角色突然间转换了,她毅然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奖金买羊养羊,不只是种树。我就想,要在她身上传递一种“文化状态”,一种高于平时生活的状态。
演员和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
塑造那些优秀女性,我觉得是一种幸运,让我得到更多滋养,也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有能力去理解这样的人了,自己再现她们的时候起码不能和生活中的她们有太大差距。如果连这个人的精神都没能力理解,又怎么去塑造人物?这就是演员和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我饰演的全国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大夫。赵大夫从医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治市人民医院以后,就没离开过自己的岗位,一辈子兢兢业业。有一天,我们到赵大夫的老家李疙瘩村拍戏,她跟我们一起去的。戏还没拍,我问,赵大夫呢?人家答赵大夫去看病了。她本是来看我们拍戏的,结果当时有一位村民在炸山时被炸伤了,赵大夫就去给这个村民医治了。似乎冥冥之中,她身上有种力量在召唤她去救死扶伤。
还记得1992年的最后一天,岁末跨年时,我们到长治市人民医院拍夜戏。因为要借用手术室拍摄,只能等晚上医院下班后才能进去。当时计划要拍通宵,我就在那里等。夜里快12点的时候,大家都在准备迎新年,我们却还在零下20℃的医院里待命工作,我觉得自己好辛苦啊,卷着大衣在医院走廊的凳子上缩着。当时医院里有记者在等新年第一个出生的“元旦宝宝”。忽然就听他们说:“出来了,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医生抱出一个孩子来,这是1993年元旦这里诞生的第一个孩子。在我印象里,新生儿的眼睛都是闭着的,但那个孩子特别神奇,他两颗滚圆的黑眼珠看着这个新世界。那一瞬间,我的内心被这个新生命给点燃了。这是在我要塑造的赵雪芳大夫工作的妇产科里抱出来的孩子,顿时让我有了一种神圣感。在塑造她的时候,我也会特别努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这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我在塑造这类优秀女性的同时,一直是有这种艺术自觉的。如果这么好的女性榜样,因为我们对她们的理解不够,或者说简单地把她们往所谓的“高大上”去推,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弄得非常干瘪、不丰满,甚至概念化,那么老百姓看过以后就不会感动,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失职。我经常说,艺术工作就像头顶一碗水在走路,一滴都不能洒。有时候觉得洒一滴没关系,下面再捡回来。其实是不行的,这儿洒掉一滴,一会儿又洒掉了一滴,慢慢地你的表演就不真实了。
没有生活滋养的艺术是要枯竭的
现在的一些电视剧为了收视率,总上演亲人之间的恶斗,动不动就扇耳光、骂人。其实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冲突不一定能到这样的地步。父母也好,兄弟姐妹也好,亲人之间如果真的谁扇了谁一个耳光,造成的伤害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抚平。可是到了电视剧里,怎么就两句话一说、耳光就扇上去了呢?这不是生活的常态。
艺术作品总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社会风气存在引领作用的。好的作品,会给观众的生活一种好的引领。如果说观众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看到亲情剧里扭曲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说得难听一点,这就是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却低于生活了。有时候,我面对这样的问题就会很焦虑,为什么要这样?生活明明就不是这个样子的?艺术作品就不能站得更高一点吗?
我们现在的创作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一个戏50天能够拍完的,恨不得20天就拍完,剧集还得越拉越长。社会生活变化那么快、那么浮躁,留给艺术家去接触生活的时间是不多的。所以演员自身一定要保持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态度,要有一种文化自觉、艺术自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接近生活,有意识、自觉地在生活中去思考一些人、一些事为什么会这样。在生活当中要积累自己,增强综合素质,让自己的内心宇宙变大、变强,那么你才可能引领角色,或者给艺术形象多加分。艺术作品中有触动心灵的东西在,观众看了才会流泪。
艺术与生活,就像生命和水的关系,没有了水的滋养,生命是会枯竭的。
沧海桑田
魂牵梦绕我们的“中国梦”
我于1987年首演话剧《中国梦》,到今年已经是第28个年头。在当时的出国潮中,不少人曾表明以后不会再回来了,连继承权都要放弃,采取一种决绝的态度去拥抱美国梦。实际上到了美国以后,自己的国家开始改革开放,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发达。话剧《中国梦》就是当时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写自己魂牵梦绕的中国梦,由当时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黄佐临导演。这个戏演出后非常轰动,后来还参加了中国首届艺术节,我因此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中国梦》是一个被认可的作品,几轮演出完了之后就不演了,我一直觉得挺可惜的。后来,这部戏的剧作者从美国回到上海戏剧学院当了教授。去年,他把这部戏复排出来,给毕业班作毕业大戏演出,还请我去和现任女主角交流,我觉得特别好,特别开心,现在的表演形式和我们当时又有很多不同。我觉得,一些经过锤炼的好剧目,应该作为一个经典保留下来,然后让一代一代的演员来演,那它就传承下来了,对于年轻演员的锻炼也是很大的。
如今,我们讲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和80年代初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的梦想,是不谋而合的,这之中实际上也隐含着一种传承。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要为实现这个艺术繁荣的中国梦、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中国文明网、光明网记者根据访谈整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奚美娟 艺术工作 生活 演员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