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好动”绝非“多动” 勿滥断“小儿多动症”
受访专家/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钱蔚珍
开学、开园一段时间了,一些初入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陆续接到老师的投诉或反馈:“你家孩子上课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带他(她)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多动症?”许多家长听后惊慌失措,忙不迭地带着孩子上医院。对此,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专家钱蔚珍明确指出,当孩子出现这些看似“多动”的表现之后,家长和老师别盲目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因为“好动”是小孩的天性,很多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别按成人标准要求孩子坐定定
嘉欣今年就读小学一年级。开学后一周,班主任就向嘉欣妈妈反映:刚上课头15分钟嘉欣表现还不错,能认真听讲,之后就开始摸摸这、玩玩那,还会和旁边的孩子讲话,影响别的同学听讲。
嘉欣的行为算“多动”吗?钱蔚珍解释,注意力分无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有意注意力是指要暗示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生理现象。不同年龄的儿童,有意注意力的时间有差异——5-6岁时,有意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5分钟;7-10岁时,有意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5-20分钟;10-12岁时,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钱蔚珍说,有意注意力集中通俗地说就是“能够全神贯注”。
无意注意力是说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以课堂为例,15分钟后许多孩子就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了,文静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头脑里开小差,活泼好动的孩子就开始动动这、摸摸那了,但与此同时老师讲的内容他们仍能听进去一些。嘉欣课堂上能够保持15分钟的全神贯注,基本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孩子是否专注,老师家长也有责任
钱蔚珍补充说,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除了受年龄影响外,也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注意不同的事物,也会有差别。就算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待不同的事情,注意力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她举例说,门诊中经常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再细问,原来孩子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才这样。而上自己喜欢的课或上喜欢的老师的课,就听得很认真。这就是说,孩子上课是否专注与老师讲课是否生动、有趣,以及孩子与老师的亲密度是有关系的。还有的孩子做作业总是开小差,可是拼自己喜欢的乐高积木时,可以坐定定一个小时不受任何干扰。钱蔚珍建议,家长或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把做作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还有的家庭,孩子在做作业,旁边电视同时打开,孩子难免也被吸引,注意力分散。钱蔚珍建议,家长在孩子学习时应创造少干扰的环境,当孩子能够较专注地完成作业时,给予他表扬和鼓励。
“多动症”帽子别随便戴
钱蔚珍介绍说,和上面描述的孩子不同,多动症儿童在做任何事情上(包括他最喜欢的事情)都很难维持专注力。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哪怕说话的人他很喜欢;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等(他们心中理解指示,也想完成,但行为不受控制)。
“多动症的诊断是非常严谨、慎重的,一般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以后,我们还不能说孩子就是多动症,还需要对孩子进行智力、注意力量表检查,并通过一些医疗手段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脑电图、CT或MR。”钱蔚珍说,通过表现和检查,综合评估后才能确诊。
孩子确实患有“多动症”,这时就需要对症进行干预治疗了,包括心理、感觉整合训练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异常活动度及冲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无需特别担忧,通过规范治疗,孩子是有可能完全康复的。
钱蔚珍提醒家长,来就诊的“多动”孩子,最后真正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孩子只是“好动”。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别轻易给孩子戴“多动症”的帽子。(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潘英媛)
编辑:赵彦
关键词:小儿多动症 成人标准 鉴别方法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