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真相浮现之前,别让猜测乱跑
14日下午,河南媒体人、大象舆情研究院总编辑杨延方遭4男子殴打致重型颅脑损伤住进了医院,被下达病危通知书。杨曾经曝光过郑州“房妹”,得罪了不少人,这两者是不是存在某种联系呢?引发了舆论的关注。这种联想看起来很有说服力,也符合人们对正义和邪恶的简单推理,但能否存立还得看证据。
从时间节点上看,杨曝光“房妹”的事发生在2012年底,调查结论早已出台,相关人员也得到了处理,距离现在已经间隔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是否有这样的可能使双方的矛盾突然演变到失控的地步?在案情还未水落石出之前,谁也无法排除这种可能,但值得打个问号。可是似乎总有人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答案。标题里,“房妹”举报人的前缀触目惊心,而相关链接、背景资料仿佛也在暗示着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处理表面上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将信息告诉公众,但其实有制造噱头误导公众的嫌疑。
果然,稍晚一点,被打事件又有了另外版本:杨系因拖欠两名员工工资,引起纠纷导致受伤。这种说法也得到了警方的初步证实。
当然,剧情反转的事随着调查的深入也可能一波三折。是否因为陈年旧事被打击报复仍然存疑,因为劳资纠纷就将人打至病危,似乎也违背常理。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交给警方调查,给警方一点时间,表达关注可以,可是没必要制造一种压力,作出无端的猜测。
在信息公开和不加取舍而产生的误导之间是有一些模糊地带的,处理得好,有利于推动事件的调查;处理得不好,则是在为谣言和情绪制造温床。就事情本身看,是员工之间的纠纷,还是某种报复,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大不同,这时候媒体对真相探求的能力越发显得重要。
质疑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无数个谎言背后的真相证明了这一点,但这是建立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的,缺少这些就容易变成无端的猜测,就会变成社会秩序的破坏者。杨延方当年顶着压力曝光“房妹”事件,是一个媒体人的良知使然,在杨被打之时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避免误伤和误导公众也是一种良知。
什么事情都有个过程,破案需要过程,抓捕需要过程,下结论更需要过程。警方的调查毕竟不比网上的议论,你捕风捉影,过个嘴瘾,但警方必须拿到证据才能对外公布。就一起正在调查中的案子而言,警方守口如瓶的行为举止也没什么多少可质疑的地方。警方也不可能将一起正在破获之中的案子所有的细节和盘托出。如果这么做了,恰恰是违背法律违背司法程序的。
剧情反转的事之所以屡屡发生,固然跟案件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但有时候也是被急功近利的心态逼出来的,押对了是胜利,押错了大不了道个歉。情绪跑在了事实前面,对眼球的追逐大过理性的质疑,在这样一个信息错踪复杂、来源混乱又缺少权威声音的社会里,自然很容易演变为谣言跑在真相前面。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大象舆情总编辑 杨延方遭殴打 郑州“房妹”


纽约举办“格列佛大门”微缩景观展
实习潜航员首次担任“蛟龙”号主副驾驶探深海
一带一路好项目
美国总统特朗普解除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职务
新德里遭遇高温天气
俄罗斯圣彼得堡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
韩国新总统文在寅宣誓就职
华盛顿举行“欧洲胜利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