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作风背后是能力
作风背后是能力。从党的历史上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改作风、改文风、正党风,带动社会风气好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不同的重点任务,但其本质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提升党的执政治理能力。“三严三实”是新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践行“三严三实”就党员干部而言,核心还是加强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多方面,提升能力要牢固确立为民就是本事、务实就是能力、清廉就是水平的思想观念。
践行“三严三实”,要确立“为民就是本事”的思想观念。“三严三实”,体现的是执政为民的永恒价值。对共产党人来说,为民谋利、为民谋福,是最大的担当、最大的本事,也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存世之道。戏剧《七品芝麻官》有句经典的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根本目的还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己,既是党性的体现,也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具体行动;能不能为民服务、造福于民,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是一个党员干部能力的试金石、本事的分水岭,也是检验践行“三严三实”的一项标准。俗话说:“有位就要有为,当官就要为民。”因此,践行“三严三实”,要把“为民就是本事”的思想观念牢牢扎在心中,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真实为民,不断提升服务人民、为民谋福的本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践行“三严三实”,要确立“务实就是能力”思想观念。东汉有个哲学家叫王符,在他的《潜夫论》写道:“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意思是说,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没有“实”的理论和实践,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三严三实”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实”充分体现党的思想路线核心内容。“务实”是党员干部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所以,想不想“务实”、是不是“务实”、能不能“务实”,不仅是修养品德问题,也是党员干部有无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成为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如果不求实,谋事就谋不到点子上;不务实,创业就创不出新东西;不实在,就担当不起重任。践行“三严三实”,要在心中确立“务实就是能力”的思想观念,“实”字当头、“字”为先、“实”字为本,常怀“求实之心”,实实在在谋事;常怀“担当之心”,实实在在干事;常怀“忠诚之心”,实实在在做人,在求实中探索,在务实中担当,求实务实才能落实,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践行“三严三实”,要确立“清廉就是水平”思想观念。中国历代政治家和学者,都非常注重为官清廉的问题,把清廉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人生大纲”,“居官首重为清”。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有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廉,是为官的根本,所谓“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清廉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水平。面对着物欲横流、诱惑众多的社会环境,不严以修身难以坚定信念,不严以用权难以廉洁从政,不严以律己难以服众。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基本要求还是保持清廉。践行“三严三实”,要在心中确立“清廉就是水平”的思想观念,常怀“谨慎之心”,严以修身,保持信念定力;常怀“公仆之心”,严以用权,履职为民;常怀“敬畏之心”,严以律己,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每一名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协办公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作风问题 “三严三实” 干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