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最不忍拒绝请假条”何以牵动人心?
据@中国交通报的报道,朋友圈里出现了一张令人唏嘘不已的请假条:假条内容是“快忘了老公长啥样了,我想去看看”。(10月26日《环球时报》)
一张职工请假条,因“快忘了老公长啥样了,我想去看看”的情真意切而窜红网络,成为史上“最不忍拒绝的请假条”。一张小小的请假条何以如此牵动人心?
老公长啥样,当然老婆最清楚,但中铁20局集团有限公司这位女员工,由于与老公分居两地聚少离多,偏偏对这位人生中最为亲密、最为刻骨铭心的老公长啥样“快忘了”!这种无奈,对那些长期生活工作在异地的夫妻,何尝不是一种最真写照。其实,现实职场中,异地工作的夫妻、父子、母女又岂止是“老公啥样都快忘记了”,甚至儿子、女儿、父母长相均模糊不清……
“快忘了老公长啥样了”切中了人们盼望休假权落地的社会痛点。人们由此及彼,特别是那些两地分居的夫妻,普遍感同身受于应该享有的休假权、探亲权没有得到了应有的保证,普遍在内心深处呼唤能“常回家看看”。
事实上,我国劳动法规对于职工的休假权还是规定的比较全面的,如国务院从1958年就建立起来职工探亲假制度,对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职工探望配偶的享有每年30天假期,探望父母假期20天;又如职工带薪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此外,还有产假、哺乳假、婚假等详细规定。但是,往往这些人性化规定,看上去很美,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基本上沉睡在文件当中,无法真正落地。
对于这封“最不忍拒绝的请假条”,主管部门及时给予了批准,似乎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值得深思的是,那些有着类似情况的职工,又该如何实现这些躺在文件中的各种休假福利呢?对此,除了职工要不断增强自身维权意识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用人单位或者劳动监察部门,自觉履行责任,确保各种休假权的落实。
“最不忍拒绝的请假条”,戳中了我们的泪点,也戳中了职工探亲权的痛点。何时能够真正维护好职工应有的权益,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最不忍拒绝请假条” 朋友圈 请假条 休假权


戛纳电影节将至
英国公共卫生体系遭勒索软件袭击
SpaceX发射“猎鹰9”火箭 将商用卫星送入太空
四川乐至千年"树抱佛"奇观病危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德国
千年“鎏金铜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
特朗普会见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
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新总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