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抽烟喝酒女子更易被性侵”靠谱吗?
针对近3年涉及162名被告人共151起强奸案件,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总结分析强奸案件发生的原因,发现完全是陌生人犯罪的很少,一些是网聊、网游的“网友”约见下手,而抽烟喝酒女子使被告人更容易将其视为施害对象。被害人中有一部分性观念开放,面对陌生男子“挑逗”,并未第一时间采取保护措施。(《北京晚报》10月27日)
抽烟喝酒女子更易成为强奸对象,这样的结论让人大跌眼镜。按照这种逻辑,岂不是不抽烟喝酒就可以降低被性侵的风险了?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判断或许是只基于“抽烟喝酒女子更随性”的模糊认知,又依托于具体的小范围统计数据而得出的结论,尽管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但却不得不说,这种论断并不靠谱。
从报道来看,能够得出这种结论的,仅仅是来源于这样一句判断,即“部分被害人存在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这无疑使被告人更容易将其视为施害对象”。可为什么是“无疑”呢?法官好像并没有交代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而通过对强奸案的各种数据分析,不难发现这种结论的得出,或许只是从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这样的分析值得玩味。
这样的统计不科学,因为其涉及的范围太小,样本容量也不足。试问仅从海淀区法院所涉及的151起强奸案例当中,就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吗?全国范围内,强奸案发生的地区很广,而且不管是受害人还是被告人,可谓是形形色色,特点各异,在如此小范围内得出的结论,其科学性明显不足。
这样的统计逻辑是一种因果倒置。要看到,在强奸案中,被害人或许具有抽烟喝酒等特征,但这些特征并不意味着被害者更容易被强奸。把结果呈现的特点,归结为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不就是因果倒置吗?
或许有人认为,在人们潜意识里,抽烟喝酒的女子,给人的感觉似乎轻率随性,但即便既有的案例当中存在这样的现象,这也不是对这种抽象联想的印证,因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相关性。我们总是认为文静的女孩一般不具有反抗能力,更容易被欺负,假如在统计的案例当中,出现了比较多的此类特征的受害人,就能得出“文静的女子更容易被强奸”的结论吗?这同样也很荒谬!
所以,对于“抽烟喝酒女性更易被强奸”的结论,公众没必要认真理会,因为这种判断思维本身就不科学。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抽烟喝酒女子 更易被性侵 强奸对象 判断思维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