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冯巩:把基层生活的感悟植入艺术创作

2015年10月29日 17:01 | 作者:周宁 熊琳 张漫子 | 来源:团结网
分享到: 

  “树高千尺不离根。有多少生活,就有多少作品。”从艺三十余年的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冯巩,累计为观众奉献公益演出近600场。在他看来,为观众演出,不仅奉献了艺术,更多的是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得到了许多人生感悟。

 

  北到内蒙古海拉尔,南到革命老区福建将乐,西到历史名城新疆伊宁,东到新四军根据地江苏南通……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年间,冯巩和他的中国广播说唱团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份的72个市县,深入基层演出140多场,观众达30余万人。

 

3417eba1731b179c159901

 

  “为反映申冬奥带来的变迁与人民生活的变化,我们组织多位创作者进驻张家口崇礼县,深入农家院,了解当地群众的火热生活,获取了一手资料。”冯巩介绍,“一年多来,我们创作了《小棉袄》、《暖男保安》、《家有一老》、《认爹》等一系列反映老百姓期待美好生活、向往实现中国梦的作品。”

 

  “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抄袭网络、拼凑剪切,绝对创作不出好作品。”冯巩说,只有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你的精神境界才能得到升华、思想才能得到净化、作品才更富有生活气息、演出才更受百姓欢迎。

 

  “我深深体会到,一定把基层生活的感悟植入艺术创作中。”冯巩举例说,他在基层调研后发现,城镇化的进程,不该只是楼高了、路宽了、灯亮了、人多了,而应是一种“以文化城”的过程:第一代农民工进城背着编织袋,为了穿衣吃饭;第二代进城拎着造革包,为了挣钱;现在的农民工进城拖着拉杆箱,是为了尊严……

 

  “其实,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他们所在的城市就是‘我热恋的故乡’,这就需要文化的助推。”冯巩说,近年来,他创作表演的《公交协奏曲》《跟着媳妇当保姆》等作品,都是反映农民工的意愿和诉求,为他们呼吁、代言。

 

  冯巩说,每到闲暇,他总会想起马季、姜昆、李文华……“我一直在琢磨,为啥这些艺术家们和他们的作品至今都为人们所喜爱?”他说,“后来我总结了几句话:没有天赋干不了,没有勤奋干不成,没有文化干不大,没有人格干不长。在他们心中,基层百姓的音容笑貌永远是创作的源泉。”(周宁 熊琳 张漫子)

 

编辑:陈佳

关键词:冯巩 中国广播艺术团 把基层生活的感悟 植入艺术创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