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中国游客要看淡“巴结”与“拒绝”
韩国《东亚日报》28日刊登大幅图片和报道,渲染中国游客“素质差”,导致韩国部分店铺挂出简体中文“游客禁止进入”的字样。该报道引发韩国民众议论,有人对中国游客冷嘲热讽,有人则要求自我反省。争议发酵之下,这家媒体一度关闭了该报道的网上留言。(10月29日《环球时报》)
近些年来,中国游客俨然已成“大金主”,受到许多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争相拉拢。然而“树大招风”,一边是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时,日本不少商家纷纷打出“喜迎国庆”的中文条幅恭候光临;一边却像现在韩媒渲染的那样,有店铺对“素质差”的中国游客明示“禁止进入”。对此反差,我以为国人不必过于纠结,而应放平心态,看淡所谓的“巴结”与“拒绝”。
一枚硬币有两面,凡事常宜正反看。有报道称,去日本的中国游客今年春节期间砸了60亿人民币,在日本樱花季又砸了近70亿。对于他们“非常期待”的这次国庆节,其也确凿是下足了工夫:除了“喜迎国庆”的中文招贴,一些店家向使用银联卡的顾客发放打折5%的优惠券,有的还支持用“微信支付”进行结算等。但很多人应能想到,“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所有的恭敬和善待,还不是奔着请你去“支持经济发展”的?至于其间一些中国游客的不自律、不文明现象,人家则选择性地采取隐忍或淡化罢了。
同样,在今年十一黄金周,位居中国民众出境游国家(地区)排名第二的韩国,煞有介事地发出“拒绝”之声的,显然也只是极少一部分。否则的话,韩国首尔市政府也就不会与中国国家旅游局首尔办事处携手,特别针对中国游客开展活动,指定10月6日为“中国旅游欢迎日”。那么,再来听听贴出“禁止游客入内”中文纸牌那家韩国汽车店的说法,“几乎每天都有载着中国游客的巴士或中国游客在店铺前停留,简直没法做生意,有些中国人进店闲逛还吸烟。”就不难明白,如果中国游客能带来爆买的生意,这家汽车店还会再拿“素质差”来故作惊人之举么?
说中国游客要看淡“巴结”与“拒绝”,并非要刻意回避问题,对少数国人在国外旅游时缺乏文明素养的表现不予重视。而是讲,随着中国游客大踏步地走出国门、旅游购物,针对我们的说三道四或媒体渲染等,必会与日俱增、不断增多。这当中,我们既要从点滴细节做起,着力改变和改善自身的整体形象,同时也要有一种平衡的心态,承受得了夸张化的“巴结”,也释然得了尖酸化的“拒绝”;而遇事动辄沾沾自喜,抑或是愤愤不平,其实都算不得一种“旅游大国”民众的成熟表现。
我觉得,出国出境的旅游热,不单单是一种国民形象的接受评判和打分,何尝又不是一种见贤思齐、取长补短的学习与提高。所以,网络之上、跟帖之中,笔者也十分欣喜地看到,除少数网友依然热衷于“五十步笑百步”地喷来喷去,有很多声音则选择了理智听批评、反省言不足。有了这样对比感言的“旅游心得”,假以时日地汇聚发酵,肯定有助于国人旅游素质和文明形象的越来越佳。(司马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韩国报纸 出境旅游 “素质差” “巴结”与“拒绝”


伦敦举办切尔西花展
特朗普表示美国愿帮助中东地区国家反恐
以色列举行声光秀庆祝“耶路撒冷日”
日本上野动物园大熊猫或怀孕
英国执政党保守党公布竞选宣言
北方大范围地区高温持续
《中国恐龙》特种邮票发行
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已突破1000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