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于集华:泥与火淬炼的家国情
于集华
现在于集华常被人们称为“大师”。可是,不管外界送来多么“高大上”的赞美,在于集华眼里,自己就是一个匠人,一个一辈子和泥与火分不开的手艺人。因为在景德镇,“一代代人薪火相传的使命难忘,情结难舍”。成为江西省政协委员和景德镇市政协常委后,他发现,这些角色至少有一点是共通的:做事。切换到一名政协委员的模式时,他已经学会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力所能及地发声,在社会事务上不断挥洒自己的热情。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千年前的景德镇已名气昭昭。站在这个城市的街头,总有一种幻觉:那一个个逝去的朝代里守着陶瓷作坊的手工艺人,仿佛还在一个个屋檐下忙碌着生计,用他们的巧手捏成瓷坯,在高温里守着烈火烧窑……
生于斯长于斯,濡染着千百年的匠心之气,尽管工业化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于集华却没有想过离开这一行。毕竟,他是“泥宝斋”第三代传人,有责任将这块世家金字招牌擦拭得更闪亮。
工作中的于集华
青花之恋
“泥宝斋”坐落在景德镇马鞍山路上,楼下人车川流不息,和想象中远离尘嚣的情境相差很远。不过,这一切恰好贴近于集华的个人风格。短短的接触中,他展现出的是开朗、谦逊与热心,似乎“大隐隐于市”才是这位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风格。
工作室里陈列着主人各种各样的宝贝,大多是获过大奖的。门口一立屏风上画有云海松涛、山岩人家的奇观,壮观而不乏细腻,如同捣碎的香料,越琢磨其中韵味越浓厚,这也是于集华的作品。“这里采用了借鉴的方式,它可能是我走过的某一座山,也可能是某几座山的集合体,总之是江南的韵境。”
对面另一幅瓷板画作青花《瑞雪》,呈现的则是高寒地区一片被白雪覆盖的静谧白桦林,在大朵大朵“雪蘑菇”中间,一条深蓝色河流延伸到天际,与远处浅蓝天色接壤,形成一段渐变色,整个画面雅致静气却又充满生机。
有想象、有故事,让普通人也看得懂并不由细细欣赏,从中体味作者的精神之境,这是于集华的诉求。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希望他的作品不是苍白、曲高和寡的。而事实上,他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成就的确来源于生活。
在众多瓷器中,他的得意之作,甚至称得上绝活儿的,是一只青花釉下《映日荷花》的瓷瓶。这只瓶子采用了由他自创的“釉下青花分水肌理纹”,一幅水墨画的气韵,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白线条上云雾样的自然肌理纹,他正是凭着这一绝技独步瓷林,这个作品也在1991年获得联合国金奖。
说起这份灵感,还源于一次北京之行。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于集华来北京游玩。西郊的颐和园,东风一来,荷花舞姿曼妙,荷叶亭亭如盖,在日光下别样妩媚。尽管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规模的风荷舞,盛夏的这一幕却勾起了艺术家愉悦的畅想,他准备返回景德镇后,就做一个映日荷花的瓷瓶。这样想着,他又仔细盯着荷叶端详,发现叶面上有类似手掌的纹理脉络。
青花釉下《瑞雪》瓷瓶
“烧好的瓷器如果能把这些纹理也鲜艳地展现出来那该多好啊!”在这个皇家园林里漫步,于集华满脑子构想,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新。
传统的青花五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而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于集华想到,要实现设想,唯有采用釉下五彩创作技法,上面覆盖一层瓷釉后,荷叶的色泽才会更加明艳。
然而,釉下五彩谈何容易!因为,在釉下1300度的高温中,他不敢保证最后生成的是理想中的色彩。
2014年1月江西省政协全会上,于集华代表侨联界别作联组发言。
世家情结难以割舍
于集华不是炫技派,但是一旦认准了的事情,他就不会放弃。从北京回来后,他一头扎进工作室,点着理想赐给他的一盏明灯。
工作室闷热,不容许有空调,于集华穿着短裤背心,经常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常常感到腰部“吃不消”。可是,有什么能扛得过理想的召唤呢?他的设想是,先将祖传的“青花分水”技艺和釉下青花肌理纹实现结合,再去谈釉下五彩。
“青花分水”是什么?普通人可能都未必听过。作为景德镇传统名瓷,青花瓷赫赫有名,但“青花分水”却是一项对创作者考验极大的技艺。这门技艺是泥宝斋祖传下来的,于集华也不敢有丝毫怠慢。“青花分水”要求作者不能将瓷坯放在桌上,而必须放在腿上作画,用笔还需要十分迅速精准,否则生坯遇水会化为泥浆,从而遭到毁坏。
兴趣和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想得到自己满意的色彩,就需要反复调色和烧制来试验。做了多少次釉料和色料配置?砸了多少个不满意的烧造瓶?于集华已经不记得,他只记得,当第一个自己满意的瓶子烧出来后,那独一无二的饱满光泽和细腻考究的茶叶肌理,令他兴奋得三天三夜没有入眠。由此,他正式研制出了现代釉下高温五彩的独特配方。
1991年,在伦敦举办的艺术博览会上,于集华的《映日荷花》一举摘取金奖。
现在于集华常被人们称为“大师”。因为他不仅是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获“世界陶瓷艺术大师”的殊荣,2013年又被封为“新中国国礼大师”。他的作品已被国家领导人屡次送给国外政要,漂洋过海成为国家间珍贵友谊的见证。
可是,不管外界送来多么“高大上”的赞美,在于集华眼里,自己就是一个匠人,一个一辈子和泥与火分不开的手艺人。
“外界不了解景德镇。对我们自己来说,一代代人薪火相传的使命难忘,情结难舍。”
或许,看看他的成长经历就不难理解了……“泥宝斋”是于集华祖父创立的,那是1895年。不仅如此,他的外祖父余恂楚也是当时景德镇有名的八大窑把桩总管,他的父亲于铁山因“青花分水刷花”绝技而名扬景德镇。
还在8岁时,于集华就开始跟随家中前辈们学艺。景德镇一些国营瓷厂常有一些画瓷工作外包,于集华便跟随父亲在印泥盒、鸟罐上画动物,每天工作至深夜。此间,于集华也常常跟外祖父见面,这个民国匠人对烧瓷念念不忘,一生专注精准的艺德,在他幼小的心底深深扎下了根。
而当时的环境里,营养是多么丰厚啊!一些著名的大师就在于集华身边,王锡良是其中一个。王先生是景德镇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少时,由于是近邻,于集华经常跑到王先生家看画画,探讨创作。就这样,两人的忘年交持续了40余年。在别人面前,王锡良不吝称赞于集华的艺术功底扎实,但对他还需提升的地方,这位老先生同样不回避地告知。
青年时代,于集华从事画瓷工作。此间,他不断拜师学艺,入了多位陶瓷名家的门下。直到1976年,他将搁置了几十年的“泥宝斋”牌匾重新挂出来,专事仿古瓷的研制与生产。一个偶然的契机,他认识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先生,并长期追随其左右。在冯先生的指点下,他爱上了古瓷鉴赏。回到景德镇后,他寻访各大古窑址,潜心钻研不同时期的瓷片,并由鉴赏而入收藏,成为古陶瓷鉴定专家,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电视台艺术节目的顾问。
随着主人制瓷技艺的不断纯熟,“泥宝斋”又一次声名鹊起,多项作品受到北京业界,包括故宫博物院的青睐。著名书法家启功看到于集华的作品亦非常喜欢,1995年,“泥宝斋”成立满百年时,启功先生挥笔题写了“景德镇泥宝斋”的牌匾。
在于集华看来,景德镇就是一座富矿,不断滋养着他,他的所求,瓷都总能够给予。
青花釉下《映日荷花》瓷瓶
为社会做力所能及之事
现在,于集华是江西省政协委员和景德镇市政协常委,也是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他曾旅居菲律宾十多年,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景德镇,他说这儿才是他的根。
在旅居海外的日子里,于集华从来没忘记推广陶瓷文化艺术,他在菲律宾创办了陶瓷艺术画廊,当地居民通过他不仅喜欢上日用陶瓷,更了解了陶瓷文化艺术。更让他喜悦的是,有些人听了他的介绍,专程赶赴景德镇,一头扎进陶瓷艺术海洋里,购买陶瓷,感受魅力。
2006年,于集华成为景德镇市政协常委;2013年,他成为江西省政协委员。从一个过惯了清静日子,闲云野鹤般的艺术家,到关心民生、参政议政的身份,于集华起初并不能很好适应这个转变,他甚至怀疑过自己能不能担当好这个角色。后来经过摸索,他发现,这两个角色至少有一点是共通的:做事。现在,作为一名艺术大师,他淡泊得像窗外已经到来的秋。然而,当切换到一名政协委员的模式,他已经学会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力所能及地发声,在社会事务上不断挥洒自己的热情。
他关注的首先还是自己最了解的领域。景德镇作为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的瓷都,回顾从祖父和外祖父到如今的沿革,于集华饱含感情,然而,目前景德镇虽然厂家众多,但鱼龙混杂的业态让人越来越找不到特色,择不出精品。“瓷器业态以及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好,这个市场陷入了盲目和混乱,需要规范,而且有青山绿水、浮梁文化在这里,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元化发展,旅游业也是一个出路。”
揪心于此,他多次实地调研,先后写出《关于规范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市场的建议》《关于把景德镇打造成中国(世界)陶瓷文化交流产品集散地和休闲旅游胜地的建议》《关于整合组建陶瓷艺术研究机构的建议》等提案,得到了江西省政府和政协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成为江西省政协委员后,为支持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在2013年1月江西省十一届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于集华与多位委员联名建议,要研究制定支持和鼓励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发展政策措施;设立江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景德镇手工制瓷名坊园及类似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发展项目;将景德镇手工制瓷名坊园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发展重点项目,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等部门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相关政策及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需要做的事、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成为政协委员后,于集华有了更广泛的视野。他笑说,自己现在越来越“社会化”了,并不是说以前离群索居,其实为了创作他也常常深入生活,但是以前对社会的了解并不够多,不够深入。这些年来,于集华同情弱者、扶危济困,名声已经响彻一方。在景德镇,贫困学生、养老院、孤儿、灾民、医院等都曾得到他的帮助。在他看来,付出比得到更容易得到满足,因此常常做好事不留名。但有一次,受捐者为了表达谢意,坚持打了17个电话,终于找到了他。
现在,每次去福利院看望老人,老人们都向他竖起大拇指,于集华说,这一幕比他到联合国领奖还要开心。(司晋丽)
于集华简介
江西省政协委员、景德镇市政协常委、无党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国礼艺术大师,江西景德镇百年老字号“泥宝斋”第三代传人。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于集华 匠人 景德镇 陶瓷 青花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