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校长应敏而思笃于行
——对话北京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
人物简介: 白淑兰,北京崇文小学校长。1981年毕业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同年进入光明小学任教。2000年调入花市小学任副校长、校长。2003年调任北京市唯一的公立全日制寄宿校崇文小学担任校长至今。
“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作为北京市恢复中等师范教育招收的第一届学生,白淑兰在中师学习的三年,时不时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那时对于什么是好教育是懵懂的,但是在学校时常看的刻画老师形象的电影——《乡村女教师》、《苗苗老师》等,以及阅读一些国外教育家的著作,比如教育学经典著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隐隐地感受到,好老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从2003年提出“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倡导学校应将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的情感互动、融合起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共同体,到实行一二年级的“乐考”改革,在小学阶段就倡导将教育的选择权交给孩子,白淑兰始终走在北京乃至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潮头。很多人会好奇,白淑兰何以来的这般创新精神?她的眼界哪里来?
白淑兰给出的答案,一来缘于早年中师教育点燃了她内心的教育理想和情怀,“就像两口子过日子,早年打下的感情基础深,就会支撑日后的很长一段日子。我在中师学习的这三年,就像蜜一样滋养着我。”二来,她一直以蜜蜂吸取花蕊蜜汁般的勤奋和执着,与学界的科研力量相拥。
“每次当前改革的节点或事件的发生,要么没让我抓到,一旦让我抓到了,我一定会弄清楚,然后再创新。”白淑兰说。
教育改革首先要问“育人目标是什么”
1996年,时在北京光明小学担任德育主任兼科研主任的白淑兰,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主持的、以研究解决儿童学习障碍为目标的“儿童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课题组,“能和知名学府的教授一起做国家级课题,这对当时的我,北京一所普通小学的一线教师来讲,机会太难得。”
时光划过近20年,讲起当年这段经历,白淑兰眼里还会闪着热切的光亮。
从没有做过课题,对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也不甚了解,董奇教授就带着课题组的研究生,一起手把手地教白淑兰及全体课题组教师。就是从这三年间参与课题的研究中,白淑兰学会了“目标分解”,知道了为了一个既定目标,每周该做什么、每月该做什么,这对她日后从事学校管理工作非常受用。而也是在参与这次课题研究中,白淑兰的教育观隐隐发生了改变。
“我忽然悟到了教学活动为何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围绕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发展平台,而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围绕这一目标发生改变,学校内部的教学、一切教育活动的改革才是有根基的。”
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拥抱科研力量,也是白淑兰一路走过的心得。“教育活动的创新与进步就是一个先由一线教育工作实操再到学术力量的理性研究最后再回到实操层面实践的过程。”
同时,看到常看常思常实践,也是白淑兰多年的习惯。几年前,一次去美国交流学习时看到的场景,到今天讲来,还令白淑兰感慨。
那是在美国的一所小学里,白淑兰注意到,虽然是自助式就餐,但孩子们午餐时几乎没有浪费。她从学校老师那里得知,这所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入学时,老师会给每个孩子一周的时间,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食物,允许不喜欢吃剩下。但是一周后,确定自己要选择的食物和口味后,孩子们就必须对自己选择的食物负责,不再允许浪费。
在美国的一所职业学校。白淑兰看到一个美国少年正趴在简陋的水泥地上做俯卧撑。虽然他大汗淋漓,但却没有一点儿厌烦的表情。看到这里,白淑兰忍不住上前问这个孩子,“你不累吗?”这个少年满脸笑容地说:“这是我的选择。我享受它!”听到如此回答,再看看少年脸上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白淑兰被“选择”这个词深深触动。
“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不然,你凭什么要求孩子为成人做的选择承担责任呢?大到做人、小到定一个学习目标,要做好都需要责任意识。”
虽然一直在坚定而乐观地“放权”,但白淑兰强调,这种“放权”是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的,作为教育管理者内心的“核”,即———我的学生观、育人目标是什么。白淑兰近年在北京市崇文小学最先实践推行的由一二年级孩子自主选择的“乐考”、校内“积分护照”,都缘于这样的教育内核。
学校是一个服务教师成长又服务孩子成长的地方
“你希望你的女儿这样评价自己吗———我妈真不落伍,育儿理念真先进。你要想在女儿心中是这样的形象,就跟着我参加每周的业务学习。”
2003年,初任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就推行了“全员学习”的改革,即全校的所有教辅人员,都要参加每周五下午由白淑兰主持的业务学习。
“校长,我们就是照顾孩子生活的,还要参加这个培训吗?”面对学校生活老师的疑问,白淑兰给了她如上的理由。
“教育特别讲究润物细无声,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每一个细节、场景中。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也承担着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孩子只有感受到在学校每一分钟、每一时段、每一角落,教育理念的一致性,才可能信服、建立起目标感。”白淑兰说。
谈到北京小学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的教育理念,白淑兰的思考是:学校就是一个给老师、孩子提供话语权,让他们有欲望去释放自己潜能的地方。
“心理学上讲人的需求的6个层次。不管是孩子还是教师,给予他们能力,让他们在今天的校园里和未来的社会生存中找到价值感,这才是一切教育实践前行的支点。”
对于如何唤醒教师的职业热情,给教师职业发展以支持,白淑兰在崇文小学坚持了这样一件小事十年:每天早上,崇文小学的老师们走进学校的餐厅,在餐桌一角都能看到一则由团支部成员精选出来的教育小故事,每天都更新,现在微信活起来,白淑兰还会向老师群里推送一些对自己有启发的文章。这被她称为学校为老师们提供的一份“精神早餐”。
在崇文小学,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每年评选校内10个最感人教育故事的活动;此外,每年的3月5日雷锋纪念日,学校还会隆重表彰由孩子们自己选出的“最喜欢的老师”,并且由孩子们为老师颁奖。
“我们总是讲教育是润物无声的事业。我们总是要求老师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润物细无声,那学校对老师的培育培养、情感支持,是否达到了润物细无声?”
在白淑兰看来,只有帮助教师保持积极心态、调动起他们活跃的情感因素,让他们每天能够“带着激情、幸福感走进课堂”,才会教出感情丰富的学生。让伙伴之间的情感互动起来,让家长的情感融合进来,才能形成能量最大化的教育共同体。
家校关系应建立在如何为促进孩子更好发展创设平台
“不管是教师向家长反映问题,还是家长向学校反映问题,都一定要着力创设服务于孩子更好发展的环境,而不是满足成人的情绪发泄。”
在北京市崇文小学,每学年的新生家长会上,白淑兰都会把自己的手机号公布给学生家长。她常年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状态。
“不怕吵吗?全校那么多学生。”
白淑兰说,自己完全不会被这事儿困扰。“我在公开号码的同时,会和家长立下规矩:到我这来,不是单为告老师状的,咱们的目标是,怎么样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另外请尽量发短信与我沟通,我一定会回复各位的。”
没有家长对学校教育全方位的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办学思想只能是教育者自我探讨的过程,要协同家长用学校的育人目标,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学校、老师、孩子的角度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举措,是白淑兰对于家校形成教育共同体的理解。
而早在2004年,白淑兰就引导崇文小学的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以情移情”办学理念的研究和实践之中。开学典礼、入队仪式、新年联欢会、为家长提供走进学校、感知孩子在学校成长的机会。在白淑兰看来,家长既是学校特色建设的设计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实践者。
要求教师、学生怎么做,她首先会自己做表率。比如收到家长发来的投诉短信,她首先会分别从家长、教师、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各种可能的心理反应。
“现在教育观这么多元,我们一定不能让各方的诉求给‘绑架’了,拿到问题,我们首先要分辨这种诉求是有利于促进孩子成长,还是有碍于孩子成长。”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慢慢地,家长也从白淑兰这儿学会如何与教师沟通。
言谈中,白淑兰始终是笑盈盈的。谈起当年19岁的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样子,以及一路走过的探索实践,白淑兰的目光会望向面前笔直的远方,很有“思考者”的画面感。
“校长应是愿意思考的一类人,可以广进言路,但又不能人云亦云。我们的一切探索,都是按照既定的育人目标,在不断地纠正、调试,最终希望创设一种适合这种教育观的教育场。”在采访最后,记者问白淑兰是否享受做校长的角色,她想了想,答道:“虽然很辛苦,但老有成就感,老能蹦出火花来。”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白淑兰 校长 北京崇文小学 教育改革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