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景区公益化不妨分步走
每逢长假,总爱讨论讨论景点门票的涨价。最常见的“挺涨派”声音是:价格是有效的分流器,涨价可以保障旅游质量。
涨价真能分流吗?除非超大幅度提升门票,搞成富人游。因为旅游要花的钱里,门票只是一丁点儿,飞机、酒店的大钱都花了,到景点了还能因为100块变200块而不买票吗?还有,景区多是天造地设,价格提高也带不来供给增加,分流仍不大可能。景区能增收倒是真的。
既然涨价分流作用有限,那么,可不可以仿照国企改革的分类法,把景区也分成商业、公益两类,靠自然山水、历史古迹招徕游客的景点都公益了,行不行?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先贤之胜迹,不该普惠老百姓吗?
该肯定是该,但还是要分析分析能不能。
风景,其实是一种有限供给的资源,必须得有分配门槛。一个古寺,一天能接待8万人,来了80万,让谁看不让谁看?涨价未必能分流,公益可能更难熬。况且,很可能更加剧僧多粥少:不要钱了,新需求会不会被刺激出来?看看节日期间的免费高速路去。
再换个思路:能不能把基本服务先公益起来?基础的风景,遵循普惠的原则,实行低价或者免费供给,让老百姓看得了;增值的服务、延伸的服务上,想大幅提升旅游质量,那就要花钱,这个钱再用之于民。
比如游西湖,大众不花钱,在人挨人、人挤人的断桥上看水,体验差点儿,那看的也是西湖水啊;愿意坐下来,看一场实景演出,品味书生仕女浮行于水面,画舫烟波生动于眼前,那就要花挺多的钱。
当然,僧多粥少,粥难加增,治本之道,还在减僧。弹性休假、带薪休假,这是老话了。僧粥比例差别不悬殊了,增加公益性就更容易了。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景区 公益 价格 门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