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党报三问价格改革:硬骨头难啃在哪 政府能大撒把吗
人民视觉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三问价改“最后一公里”(特别报道·聚焦“十三五”改革攻坚①)
“十三五”规划建议日前公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攻坚补上短板,全面小康才能完满收官。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从本期开始,《经济周刊》将推出“聚焦‘十三五’改革攻坚”系列报道,从价格改革、扶贫攻坚、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解读规划亮点,回应社会热点,剖析改革难点,供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参考。
——编 者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8号文)出台,深化价格改革有了新的路线图。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十三五”期间,价格改革再提速将对经济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价格改革有哪些“硬骨头”要啃?价格改革政府能“大撒把”吗?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价格改革处于怎样的历史坐标?
97%以上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说了算,建立市场价格体系的关键性战役即将全面展开
记者的闺蜜彭小姐从不关心政府出台什么文件,最近却突然跑来问记者:“价格要发生什么大事了吗?”让她突然发问的原因是,刚刚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这些改革领域无一不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改革究竟向何处去,会产生哪些影响,社会关注度很高。
价格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基础也是最复杂的组成部分。在改革初期,邓小平就提出过,价格没有理顺就谈不上经济改革的真正成功。早在1979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就开始进行,从有计划地提高副食品、部分重要原材料价格,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随后又逐步放开了一些商品价格。1987年,国务院明确规定了国家现行的3种价格形式,即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规定企业在价格管理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1998年实施的《价格法》规定,建立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历史上的价格改革曾经轰轰烈烈,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价格改革闯关,让国人经历了高达涨幅20%以上的通货膨胀。进入新世纪以来,价格改革深水静流,市场化步伐快速推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力度较大的价格改革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以来,中央政府管理的近60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已放开或下放,全部农产品、绝大多数药品、绝大多数专业技术服务价格都已交由市场定价。中央直接定价项目仅剩约20项,比2001年减少80%左右。改革还向纵深挺进,被视为难啃的“硬骨头”的领域,如电信价格、药品价格、电价、气价、铁路运价等方面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
30多年的价格改革让我们告别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都由市场说了算。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评价道:“这对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价格改革还有“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战役,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价格运行也呈现新的特征,面临新的挑战。10月出台的28号文,是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专门对价格机制改革出台的文件,是当前把价格机制改革全面向纵深推进的纲领性文件。经济学家吴敬琏这样评价它的意义:“这意味着建立我国市场价格体系的关键性战役即将全面展开。”
价改“硬骨头”究竟难啃在哪里?
涉及诸多深层次矛盾,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还要确保价格不发生异动影响群众基本生活
与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价格改革也有这样的现象: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价格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几块难啃的“骨头”?
许昆林认为,难点主要集中在一些领域,如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医疗服务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正处在攻坚期,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领域价格改革还需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价格政策还不够完善。其次是一些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如居民阶梯价格等还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地方价格改革推进缓慢,存在观望情绪,推进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有待加强。
“这些价格改革的‘硬骨头’之所以难啃,一方面是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涉及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是价格调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如何管好保留的极少数价格,如何确保放开的价格不发生异常波动、不影响群众基本生活,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新的价格调控监管的办法、规则。”许昆林说。
就拿电力价格改革来说,28号文提出电力要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包括上网电价和除居民、农业外的工商业销售电价。据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其实,早在2002年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就已经制定了这个目标,但一直实现不了。当时在东北进行过改革试点,也没有成功。原因之一是电力交易市场如何组建一直没有形成共识。“连市场都没有,销售更无从谈起。而要组建电力交易市场就会涉及许多矛盾,比如以什么形式组建,是国家电网自己建立市场、别人来交易吗?但电力上下游企业对国家电网有许多意见,不愿意接受。一起搞市场,也同样离不开电网。与其他商品不一样,电是个复杂的产品,是不可储存的,必须实时完成。交易市场离不开电网公司的调度和配合,那么市场规则怎么设计,谁说了算?”
“国外的电力市场改革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美国加州曾因市场运作的失败而导致出现大面积停电。我们国家不能允许出现这样的问题,必须稳定推进。”这位人士表示,对如何设计电力市场等问题,甚至在方案设计制定部门之间也长久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今年3月份出台的新电改方案对此虽然给出了答案,但实际落实方案进展缓慢。电改方案出台后,只是在几个省进行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并取得了成效,而其他方面,诸如是否放开售电侧等问题,仍然争论不休。达不成共识就无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电价放开就很难操办。
医疗服务价格也存在类似问题。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不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就很难单兵推进,这也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电改、医改本身是两个很复杂的改革领域,其矛盾又集中反映在价格上,所以也成为价格改革的难点。
但是,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这“最后一公里”的坚冰,着手解决影响价格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专项计划,细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价格改革提速,政府能“大撒把”吗?
政府要加强对民生领域价格监管,做好风险评估;政府定价要加强成本的调查和审核
经济学家华生曾经回忆过这样的细节:改革开放初期,一盒火柴价格是两分钱,为了这两分钱能不能提价,都要上政治局会议研究。这个细节既说明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机制的僵化,也说明了价格改革事关全体人民的生活,需要稳妥谨慎地操作。
经济学家张卓元在解读价格改革任务时总结了两个特点:“一是都是硬骨头,属深层次改革。比如能源价格市场化,过去搞了很长时间,一直难见实质性进展。二是与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公用事业水、电、天然气等收费,就牵涉到老百姓切身利益。”
把价格交给市场决定,对老百姓来说,最直接的担心是涨价,是市场价格行为失控。对此,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价格调整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准备不充分、时机把握不好,会引发市场异常波动、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特别是政策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可能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民生领域价格监管,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发挥市场对价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是价格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建立基于市场经济的政府监管价格体系,也是价格改革的重要内容。比如,依然留在政府手里的定价权应该怎么用好、管好?“我们定价的一个原则是,尽可能不把这个水平定死,也尽可能制定一些定价原则、定价的规则,在市场的范围内有适当灵活性。”许昆林还透露,政府定价要加强成本的调查和审核,国家发改委将成立成本调查中心,专门负责成本调查监审。此外还要坚持公众参与听证、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等,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约束定价机关的行为,使整个定价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本报记者 朱剑红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价格改革 政府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