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学”比“大”更重要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胡海岩谈大学人才培养之道
胡海岩(右)在为2015届毕业生授学位。 郭强摄
9月19日,对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很多老校友自发回到母校相聚并探望师长。但除此之外,校园里几乎一切如常。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云集的记者,这所被誉为“国防科技高级人才摇篮”的学府,低调地迎来75周年华诞。
沉稳、扎实、严谨,是北理工一向给人的印象。但北理工校长、力学家胡海岩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所谈及的办学理念,却让人耳目一新:“大学定位中‘学’比‘大’更重要”“解决创新问题须先解决科研诚信问题”“一流大学不是大而全,而是会取舍”。
“我最反对学生忙着考各种技能证书”
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以往关于“大师”与“大楼”的讨论。对此问题,胡海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学术共同体。大学的本质应该落在‘学’上,而不是‘大’上。”
曾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洪堡学者、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的胡海岩在就任北理工校长之前,曾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多年,对于大学的本质与功能,他有长期思考。他强调,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很多大学都把精力放在了“大”上,努力争取各种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这本无可厚非,但走完这一步之后,大学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学术追求上。
“对于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胡海岩认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项大学的主要功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另外三项功能必须与人才培养互动,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否则就有损于大学的健康发展。
“大学应是一个学术共同体。”胡海岩强调,在大学这个“学术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是利益攸关的两个方面。两者的价值取向,应该高度一致。即教师的工作必须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学生的求学亦可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胡海岩坚持,国家与社会赋予大学很多种任务,但大学自身要有独立判断,敢于作出正确的取舍。“比如,某些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无关,甚至会影响、削弱人才培养质量,那就不应该由大学来承担,而应由其他研究机构去完成。”他说,“再比如,我最反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去忙着考各种技能证书。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不是职业技术学校,大学生不应为了急着就业而盲目追求各种技术技能证书。”
坚持把“科研诚信”设为必修课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在讲,中国的教育出了大问题,导致年轻人创新能力不足。各类高校也纷纷从招生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探索。对于这个问题,胡海岩既主张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有自己的看法:“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很多,但不必怀疑中国人的创造力,而要找准影响国人创造力正常发挥的原因,对症下药。”
首先,他认为,“中国人创新能力不强”这个命题值得深入推敲。“美国顶尖科学家有多少是土生土长的?以我所从事的力学学科为例,美国著名大学中的许多顶级中青年学者来自中国。他们在中国接受了大学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中国教育界不应妄自菲薄,而应针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胡海岩说,如果去看看人均GDP水平、科技人员工资水平与我们大致相当的国家,就会发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位居前列。我们要有自信心,“两弹一星”就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预警机,其雷达性能在多方面位居世界领先,而它的总设计王小谟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北理工的毕业生。在共和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北理工都承担着大量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品研制的任务,只是由于涉密原因,有很多突出成果和“第一”不能公之于众。
当然,找原因也需要看存在的问题。胡海岩说,现在有些人搞假冒伪劣、网络诈骗的手段就非常“厉害”,充满想象力。北理工曾承接过北京考试院的任务——研究反作弊的信息技术。“我们基于一流的国防科技开展研究,发现对方的信息对抗手段十分‘高明’,还不断有‘新突破’。由此看来,有些‘聪明人’的创造力不是没有迸发出来,而是用错了地方。”
联想到不断曝光的学术品德事件,比如论文抄袭、科研伦理失范、数据来源不实、成果剽窃等,胡海岩认为,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尊重的不足所带来的危害,对科技创新的杀伤力非常大。
当前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不足,许多人作弊、抄袭而没有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照抄别人的东西当然比自己去研究省事,而如果大家发现这么做不会受到惩罚的时候,谁还会去潜心研究和自主创新?“一个社会没有基本法则,便会导致人人都是拿来主义。”他说,“中国不解决最基本的道德约束问题,不可能建立真正规范的学术生态,更不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
胡海岩说,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他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与父辈相比,他们思想更自由,意识更独立,敢于挑战权威、解构传统,志向理想和人生方式更多样。“我相信,他们能成就比父辈更加精彩的人生。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的坚守,任意乱来的危害将难以预计。尤其是掌握前沿国防技术的大学毕业生,没有道德底线是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
也正因如此,胡海岩坚持北理工把“科研诚信”设为必修课。在2015届毕业生典礼上,他这样说:“我更关心的,是你们是否还坚守着对法制和道德的敬畏感,是否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爱心、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做科研:聪明重要,还是认真更重要?
一所大学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来到北理工后,胡海岩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的特色更加鲜明,他将“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作为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前几年,高等教育界一度重视大学的综合性,对大学的独特性有所忽视。”他说,“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不必非得统一思想,要让百家争鸣,允许各校找准自身定位,培养好社会需要的一类或几类人才就行了。”
不同人才要有不同的培养方式。长期以来,北理工特别重视通过实践方式来培养人才,让学生在实践中把课堂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同时,北理工也十分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今时代,重大创新成果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胡海岩说,“现在已和当年牛顿时期大为不同,成才必须要学会与团队协作。”
此外,胡海岩更看重的是,认真、踏实的作风。关于做科研,一直有一个争论——聪明重要,还是认真更重要?胡海岩建议,大家应思考一下二战之后德国是如何重新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当年,德国的一流科技人才基本被美国、苏联“一抢而空”,剩下为数不多的人才担当起了重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任。“或许他们个体上难以达到世界一流,但德意志民族那种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成果惊人。因而战后的德国很快复苏,再次跃升为世界科技强国。”
近年来,从北理工走出了许多青年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他们身上,无一不体现出在校期间培养出的优秀品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专业精湛、真挚朴实。例如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徐一华,在校学习期间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北理工第一位“微软学者”殊荣获得者。他毕业后在北理工科技园创办的“天准科技”,如今已成功上市,为苹果公司等世界顶级企业提供高端精密测量设备。
“正是有了一大批像王小谟、徐一华这样的优秀学子,北理工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胡海岩不止一次对全校学生说,“希望你们在未来道路上,塑造执着,培养坚毅,时刻提醒自己再踏实一些,再认真一些,再严谨一些,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好脚踏实地之事。” (罗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胡海岩 大学人才培养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中科院院士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