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博士改行说相声何必惊诧
近日,有媒体报道,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李宏烨,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却改行做了相声创作者和表演者,这一“反差萌”,吸引了近9000个网友为其点赞。有网友评价他是“相声界学历最强,学术界相声最棒”,还有人表示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就业方向了。
近年来,关于博士就业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如博士卖猪肉、当全职太太等,这些都曾让公众唏嘘不已,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对于这次博士转行说相声一事,公众一改过去的态度,送去了诸多掌声,这无疑是观念的进步。
李宏烨在采访中表示,对于相声,自己既有热情,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时脑热之举。而且,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对国内制造业的创新环境失望,在学界得不到满足感,想用“叛逃”传递创新想法。相较于一些本来对其他领域颇有兴趣和基础,却不得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研究工作的博士而言,李宏烨的选择看似“任性”,却是出于真正热爱,这一选择中饱含着幸福。
不过,一些人对于博士跨专业或是跨行就业仍然抱有成见。在传统观念中,博士应在所学领域开展高深的研究,进行学术创造,因而认为博士转行是专业不对口、大材小用,是学术界的损失。这种博士“跨行不合理,专业对口才是正道”的成见,极易自我强化。正如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指出的,“成见系统一旦完全固定下来,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受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的吸引,对于和它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可以说,正是受这种观念影响,之前博士跨行择业被批评和反对,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一般博士的学术贡献真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吗?要知道,以博士群体来论,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学术能力基本都呈正态分布,学术能力极强和极弱者都较少,绝大多数研究者位于两者之间。《科学界的社会分层》一书指出,至少物理学史表明,大部分科学家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对科学进步作出了显著贡献,但个人的边际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认为博士一定要专业对口,以便为学术作贡献的观点,是对博士学术能力的盲目乐观。
以这种视角来审视,李宏烨博士转行说相声,对学术贡献的损失未必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却是相声界不可小觑的力量。正如他的博士生导师所说“艺术与科研结合未尝不是好事”,况且还有生化博士黄西跨行做脱口秀获得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退一步讲,如果有人拿到了博士学位,却不想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只能说明搞科研不是自己的真正兴趣,或者已经对科研丧失了曾经的兴趣,或是在进行高端研究上的能力欠缺。如果非要强制他们,这既剥夺了博士生的自由择业权,也是强人所难,难免带来一些问题。
在价值观多元和择业自由的时代,公众对博士转行说相声的行为点赞,是对传统观念和成见的修正。对于高学历人群的自由择业现象,摒弃成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学校应向学生传播多样成才观,社会也要允许各类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所有人都尽可能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肖纲领)
(作者系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人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博士改行 说相声 上海交大 李宏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